《河岸》的故事并不复杂,其情节线索也不纷繁,但苏童将并不复杂的故事和情节线索,置于传奇和神秘性的元故事之中,使其故事本身具有了迷人的魅力;小说中的人物按照传统文学理论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标准,也并不“典型”,人物的语言、行为也许多有“不真实”之处,带有鲜明的变形、夸张乃至违背“常态”的种种“不是”。然而,这正是作者的深刻之处,也是小说真正成功且具有较大影响的奥妙所在。变形扭曲,荒诞异常的时代,专制控制一切的历史时期,这都在“非真实”的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的背后,隐藏着最深刻的真实表现,具有历史和人命运的历史与本质的真实;专制本身就具有神秘性与变态性,在专制制度下,任何人的行为变异和语言乖谬,都能找到真实发生的依据,一切皆有可能,不,一切皆是现实! 于是,在《河岸》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故事和人物,在阅读的体验里,紧紧抓住读者心灵的是人的命运,是人的生命在特定时期的真实呈现,特别是作者以“河”与“岸”的对比设喻,使生命存在的现实与应有的本质走向,得到了最深刻的揭示。因此,《河岸》的主旨就是书写了特定时代一批人的生命——一批被悬浮的生命,这正是变异社会生命存在状态的本质表现,是那时生命真实的心理揭示。“河”与“岸”两种意象,分别指向的就是生命在不同处境的际遇。在小说里,“河”意象是“岸”意象的映照物,“岸”意象处于中心,是连接小说人物的关节,也是小说所表达的现实生命的归宿和生命存在的终极指向。 在西方神话中,英雄安泰从脚下的大地获得生命的力量,无往而不胜;一旦双脚被悬空,一切生命的能量便将消失殆尽,成为任人欺凌与宰割的对象;在《圣经》里,上帝用洪水惩罚着地上的生灵,却又用诺亚方舟保留了生命在大地存在的机会和应有的可能权利。其实,在中国神话中,《精卫填海》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填海就是创造新的大地,为人的生命扩展生存的土地空间,使人具有在大地生活成长的基础。人类是大地之子,人类从大地获得生命的养料和各种能量,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人类必须在大地上生活,既是人类存在的证明,又是人类天赋的权利。这就是《河岸》要呈现给读者的主题。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类都能按照神的意志让所有的人都能在大地上自由而快乐地生活,享有永不被逐离大地永不被悬浮的生命存在的自然权利;人类中的一些权力者,往往违背自然和生命的常识,任意剥夺另一些生命居住大地的权利,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荒诞闹剧,酿成难以计数的生命存在的悲剧,《河岸》所揭示的,不过就是这种生命悲剧在中国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一种。 《河岸》的背景应当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为沉重的历史时期:“文革”及“文革”后一段时间这一特定阶段。有学者将《河岸》称为书写“文革”的小说,并视之揭示那个时期人的苦难及其命运的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是不错的。但是,这部小说所要呈现的反思性内容远不止“文革”及其相关的情况,显然,《河岸》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有关“文革”或“革命”的文学叙事,实质上,在笔者看来,就是人性、人的命运、人的存在的叙事,而重心则是生命存在的叙事。一切都与生命的存在有关,有关“革命”(包括“文革”似的“革命”)的叙事,不过是特定时期人的生命存在状况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叙事基础,作家在深处真正要表达的,是生命的现实及其可能存在的永恒的思考。“河”与“岸”在小说中就是这样的一个整体,分别深寄着作者对人存在基础和存在状态的象征理解,其所指与人的存在命运的关系相当清晰。 “河”与水相关,“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存与水不能须臾相离,然而,“河”为什么不能成为人类的永恒住所,只能是人临时性居住和为住在坚实大地上的人类所用的工具,其因在于“河”并不等于“水”,其“意象”的内涵与“岸”——即土地,大地完全不同。 “河”,变动不居,始终奔腾向前而不回头,西哲云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指河的变动性。“岸”作为大地的意象,其内涵是坚实,稳定,生命于此,具有安全感和与土地共命运的不变永恒意识。深入看,“河”并不是不依赖大地而“悬浮”在空中的“天河”,它其实还是依附在大地之上的一种形态,不过,“河”尽管依附着大地,如果人以河为居,其“水”就成为与大地的隔断,从而与脚踏在大地上的人类具有了命运的不同。苏童的“河岸”其实在并列的“命名”下,隐含着“河”与“岸”的相依、对立,并寓示着人的不同命运。“向阳”船队上的居民和库氏父子的被逐岸的命运,与油坊镇上的居民的命运,不正是这不同生存及其命运的对照呈现吗! “河岸”对应着两组人,对应着人的两种命运。“河”与“向阳船队”的人结成一组,“岸”则是“油坊镇”上的居民,二者构成了相互映衬的关系,也是两种生命遭遇与存在命运的鲜明对照;描写被剥夺居住岸上的人的天赋权利和做人的尊严,构成了小说批判价值的基础。 “向阳船队”的人本来“家都在岸上,他们其实都是岸上的人”①,船队共十一条驳船,每船一个家庭,“家家来历不明,历史都不清白。金雀河边的人们对这支船队普遍没有好感,他们认为向阳船队的船民低人一等,好好的人家谁会把家搬到河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