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的最新长篇小说。它自问世以来,一直处在文学批评的风口浪尖上,一些批评者甚至指出,《第七天》不过是新闻串烧,是一部失败的小说。初读《第七天》,确实满目的新闻热点令人震惊:豪华墓地、暴力拆迁、食品安全、器官买卖、医院弃婴……但越往后读,我们的注意力就不自觉地从新闻热点转移到了杨飞的寻父之旅以及鼠妹和伍超的爱情悲剧上来。《第七天》贴近当下的题材书写,让我们直面的是社会现实的正在“进行时”,每一个读者感受到的是透过骨髓冰凉的亲历感。借助象征叙事艺术,作家所呈现的死亡世界,是连接通往现实世界想象的桥梁,无论小说主人公在现实中的爱情亲情带给读者多少感动,他们现在也都已经沦为了亡灵,温情与死亡的鲜明对比,不得不让人感到震撼。 关于余华为什么会把主角写成一个亡灵这个问题,我们曾简单地思考过,我们认为当一个人面对现实感到无可奈何,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充满了无力感,那他活着或者死去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而当下的残酷现实就是如此,它把无数的普通人变成了亡灵,即使仍然生存在这个空间,那种无力感也使他们好像不存在一样,就像是漂浮着的没有分量没有形体的亡灵。对此余华的解释是:“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世界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世界,这是我的叙述距离。《第七天》是我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以后可能不会这么近了,因为我觉得不会再找到这样既近又远的方式。……我找到了七天的方式,让一位刚刚死去的人进入另一个世界,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密密麻麻地出现,身影十分清晰。”①余华借这些亡灵之口通过回忆给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在现实中绝望,在绝望中死去,在死亡中永生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串起了主角杨飞的寻父之旅,也串起了众生的寻爱之旅。 一、现实:权力与金钱的牢笼 《第七天》是余华直面当下现实创作的一部小说,但并不是该题材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早在《兄弟》中就开启了现实创作的新篇章。余华在《兄弟》中呈现出的现实世界是荒诞与骚动的,因为那时的现实世界处于黑暗压抑之后扭曲畸形的狂欢中。他曾经认为在狂欢过后,接下来的十几二十年里,中国的现实社会会渐渐趋向保守与温和,但现实却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用他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②,中国迎来了群魔乱舞的新时代,这就是《第七天》中呈现的现实世界。 《第七天》呈现出的现实世界是残酷的,权力的压榨使普通人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暴力拆迁”是这几年常出现在新闻报纸上的名词,它是权力压榨带给普通民众的最直观的痛楚,城市的底层人在城市生存下去唯一的依存就是那几十平米的家,而强拆不仅是摧毁了一个人的家园,也是摧毁了他对这个社会的归属感。杨飞变成鬼魂的第一天就在市政府前的广场遇到了抗议暴力拆迁的群众,“我们是来要求公平正义的,我们是和平示威,我们不要做出过激行为,我们不能让他们抓到把柄。”③普通群众遇到强拆,下意识就想到政府,想要从政府寻求公平正义,而他们得到的却是拖延甚至是欺骗。无辜的受害群众被投入了监狱,维护正义的警察成了权力的帮凶,而公平的审判者法律也一边倒地偏向了权力,“然后一位教授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他是我曾经就读过的大学的法律系教授,他侃侃而谈,先是指责下午发生的暴力事件,此后说了一堆民众应该相信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的话。”④权力主体压榨着全体的普通群众,而权力滋生出的“爪牙”也时刻骚扰着民众。“他的饭店看上去生意不错,其实已经入不敷出。他说,政府部门里的人谁都不敢得罪。”⑤这是谭家鑫一家开饭店的遭遇,经营饭店是他们一家赖以生存的生计,而这生计已经被“政府部门里的人”生生吃垮了。这两件事被余华写在了“第一天”,这是通过杨飞的视角看到的现实中的人间,权力压榨下血淋淋的残酷现实是那样令人倍感熟悉却又不敢相信,这情形正如余华所说:“很多人已经习惯在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的生活,可是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这个现实?”⑥这是他在《兄弟》完结后的感想,于是余华再次紧握手中的笔创作出《第七天》,将文字化作利刃狠狠地撕开现实虚伪的面纱,让身陷其中的人看清丑陋可怕的权力压榨和缺乏公平正义的现实。 正所谓“权钱不分家”,在批判过权力之后,余华又将杨飞的视角转向了人间的一幕幕金钱闹剧,通过尖锐的批判揭露了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或许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正是因为其小说中出色的“金钱”批判。余华笔下的金钱社会夸张却不失真实。《第七天》中有被金钱买走的亲情,有被金钱买走的生命,有被金钱买走的信仰……金钱几乎主宰了一切。 杨飞的寻父之旅贯穿了他的生前与死后,他与养父之间浓浓的爱令人感动,虽然他与养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那种爱超越了血缘,也与杨飞和他亲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养父为了捡来的儿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了儿子的前程又甘愿把儿子送回他的亲生父母身边。杨飞来到了新家庭,刚开始像一个贵客,没过多久就成了一个不速之客,在这里他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是无尽的争吵:子女埋怨父母无权无势,父母责骂子女狼心狗肺,妻子嫌弃丈夫没有出息……余华几乎把一个家庭所能遇到的所有争吵都集中到了杨飞的这个新家庭,以至于“有时候全家吵架,混乱的情景让我分不清谁和谁在吵架”⑦,无尽的争吵暴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利益化的社会现实,就连原本最真挚的亲情都被金钱践踏得所剩无几。在金钱面前,伦理道德逐渐缺失,不少人甘愿做金钱的奴隶,抛弃了良知,背弃了信仰。商场火灾,为了市长书记们的仕途瞒报了遇难人数,家属们拿到了高额封口费,以致亲人死无葬身之地。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如今为了省钱省事竟将死婴当做医疗垃圾处理,医生也为了捞外快干起了切肾的缺德勾当。就连本该远离世俗的佛教,如今信仰的也不是佛祖而是金钱了,超度亡魂本该是分内之事,现在却是明码标价的生意。像这样金钱主宰一切的事情,《第七天》里还有很多,余华用尖锐的笔尖撕开了现实社会繁华的伪装,将它被金钱统治的实质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权力和金钱是现实社会的两座大山,而底层群众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承受着无尽的肉体苦难和精神枷锁,并且渐渐地被剥夺了爱与希望,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人性,直至最后变成了现实的奴隶,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二、死亡:绝望冰冷的地狱 《第七天》是一部写满死亡的小说,死亡题材对于余华而言可以说是写得得心应手了,在他过去的小说里总是充满了大量的凶杀、血腥和死亡,但近些年余华的小说创作开始转型,很多批评家认为他的小说创作开始由冷酷转变为温情。确实如此,《第七天》虽然整本书都充斥着死亡,但这死亡却不令人感到恐怖,反而字里行间流露出丝丝温情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