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91(2016)02—0014—05 实事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指的是一种治学态度。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①毛泽东阐述的实事求是,强调的是认识事物的方法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实事求是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同时也是中共党史研究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导原则,实事求是包括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实事求是的研究理念、实事求是的价值尺度。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实事求是指导原则的有机统一。但是,对于如何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深化中共党史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创新和繁荣,学术界论述较少。 一、弘扬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有利于引领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创新 依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研究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在详细掌握材料和客观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学术研究是人类追求真理、探求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中共党史研究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是一个“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②的过程,也是一个探求隐藏在纷繁复杂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背后的内在规律的过程。可以说,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是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就是坚持唯物史观。中共党史研究只有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才能真正引领党史研究的学术创新。 学术精神是学者学术品格的集中表达,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导向,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就是学术研究主体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求真求实、自由独立、探求本源和勇于创新。近代学术大师梁启超先生曾主张:“凡真学者之态度,皆当为学问而治学问”③,便是“为学术而学术”的治学精神。史学泰斗陈寅恪认为:“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④后人将陈寅恪先生的思想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当代著名学者陈乐民认为,学术精神“无非指的一种认真而彻底的态度”,“设若不是这样,在研究问题时或者随俗趋势,或者依凭一己好恶,或者存有事功之心,或者求‘保险’‘稳妥’,于是便时然亦然,时非亦非,时作违心之论,那便是为学之大忌,学人所不当为。”⑤因此,“为学术而学术”本身就是“求真知、求真理的精神”,是“一个真正知识分子就该有的精神”。还有学者认为,学术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至真至诚、自由独立、敢于批评、勇于创新、锲而不舍、不为权力降服、不被金钱收买等”⑥。显然,这些关于学术精神的论述基本上概括了学术精神的本质,就是学术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恪守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是党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纵览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息息相关,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得到普遍认可和贯彻的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就蓬勃发展,优秀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被抛弃的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就会停滞不前,学术成果乏善可陈,甚至还会出现歪曲历史、颠倒事实的现象。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被肆意践踏,中共党史研究遭受了严重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党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例如,198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学者邵维正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解决了党史研究长期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被翻译成英、日、俄、法等文字在多个国家传播,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后来作者在回忆该文写作时,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了党史研究者巨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会有中共一大考证的成果”⑦。 弘扬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必须明确中共党史的学科定位。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党史研究应运而生,但其真正走向自觉的学术化进程,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中共党史研究学科性质定位问题的探讨。学科性质问题,是研究某学科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增强学科意识、明确学科性质是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化进程的主要标志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共党史学界一直在探讨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问题,时至今日,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中共党史是历史学,但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可以说,经过几代党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中共党史研究从自发到自觉,从偏政治化到逐渐学术化,学科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和学科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整个学科逐渐趋于成熟。不仅国内的中共党史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而且国外的中共党史研究也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但是,当下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共党史研究中新生代拔尖的学术人才并不多,党史研究队伍“青黄不接”的断层问题显得愈发严重。随着党建研究成为热点问题,许多党建研究者在关注现实问题的时候急于求成,往往简单采用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而不求甚解,最后丢掉了党史研究的基本功底和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使得许多研究成果仅仅停留于就事论事的层面,缺乏学术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