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土地改革”到“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数经更迭,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历史过程。1980年代所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改革”与“合作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土地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在于:在所有权上,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在使用权上,土地则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这一土地制度在1980年代曾创造了农村改革的辉煌,并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主要结合当代文学作品,研究当前中国乡村出现的新情况,并探讨其未来的出路。这主要包括:(1)人与土地情感的变化,如第二代打工者对土地情感的淡漠,又如在发展主义视野下对土地的功利化态度,乡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及其造成的生态问题等,这在不少底层文学、打工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2)“土地流转”中的乡村故事,如孙慧芬的《后上塘书》、陈应松的《夜茫茫》、关仁山的《麦河》等;(3)“城镇化”与中国乡村的未来,如高建群的《大平原》等。可以说中国乡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也是中华文明所遭遇的最为剧烈的变化之一,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明,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一、人与土地情感的巨大变化 在贾平凹的《秦腔》中,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农村的荒芜了。这里的“荒芜”,既包括土地的荒芜,也包括人的荒芜——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都离开农村到城市去了,在农村里剩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庄暮气沉沉。小说中村里不少土地都撂荒了,夏天义心疼荒了的地,为此以较高的成本租种了俊德家的土地,但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后来村委会收回荒地和另作他用的土地,由村里人承包,而又由承包人转租给外乡人,从中收取租金。但在由谁承包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村里仍有不少荒地,后来夏天义在“各家的地里查看,凡是荒了的地,或者在自己分得的地里起土掏取盖房用的细沙的,挖了壕打胡基土坯的,或者像书正那样,在地里修了公共厕所的,或者老坟地以前平了现在又起隆修了墓碑的,一一丈量了面积。又将谁家在分地后嫁了女,死了老人或出外打工两年不归的,和谁家又娶了媳妇,生了孩子的一一统计。”然后他拿着材料,请夏天智写了一份建议书:为了使每一寸土地都不荒芜,使每一个农民都有地种,公平合理,贫富相当,建议重新分地。 他拿着这一建议,征求村里的人签名,但大部分村民不愿意签名,这里有涉及到自身利益者,也有对“分地”甚至对夏天义的历史抱有偏见的,后者中最典型的是书正: 书正看见了夏天义,放下锨,坐在塄上吃旱烟,打老远就说:“天义叔是不是让我签名呀?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签过名,现在什么社会了,你还搞运动呀!”夏天义说:“谁是搞运动呀!”书正说:“天义叔,你真是个土地爷么,一辈子不是收地就是分地,你不嫌泼烦啊?”① 在这里,“重新分地”联系着“土改”、“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等历史记忆,正是由于“合作化”搞运动的失败,使书正的讽刺深深刺伤了夏天义,他作为以上三次运动的村领导,直接经历过政策的反复与变化,这使他的威信受到相当大的挑战,但也使他深深知道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在新的时期正是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也使他敏感于时代的变化与土地的撂荒,从而提出了“重新分地”的建议,不过这一建议却被搁置了。 在王祥夫的小说《五张犁》中,五张犁是一个人物的名字,他们村里的地都被征了,被用做建高尔夫球场,五张犁是农村里以前干活的一个好手,但他出于对土地的热爱,每天还到他以前的承包地去干活,把原先属于他的那块地种得特别好,后来还把人家种的花草都拔掉了,别人说他是“神经病”,最后他被赶走了。这篇小说写出了五张犁对土地的感情,被剥夺土地之后那种无奈的、绝望的情绪。 如果说在夏天义、五张犁等人身上还保留着中国农民对土地那种传统的深厚感情,那么对于更多年轻的打工者来说,这种情感则越来越淡漠了。对于打工者来说,城市既离不开他们,又不愿容纳他们,而他们对城市既没有认同感,也无法回归家乡,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说这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典型心态,那么到了现在,第二代农民工逐渐登上历史舞台,问题无疑更加复杂化与尖锐化了。在王昕朋的《漂二代》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李跃进、韩土改、赵家仁、肖桂桂等人来说,北京不过是暂时寓居的“漂泊”之地,他们总还想着回归河南老家,但是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孩子出生、成长在北京,他们认同的是城市生活,回到农村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既无法融入城市,而在城市之外,他们又无处可以容身,小说中肖祥、肖辉、宋肖新、李豫生等人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代人的困境。 据研究,“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