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6)6-0008-08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这吹响了中国研究型大学冲击世界一流的“冲锋号”。在“冲锋陷阵”之前,制定合理的学生规模结构是各大学制定战略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对学生的规模结构进行调整:武汉大学将在2015年总体压缩学生规模,在湖北缩招200人;①西南大学在《西南大学章程》中明确规定“学生规模控制在5万人左右”。② 但合理的学生规模结构究竟应处于何种水平?院校调整规模结构有何科学依据?相关文献和政策文本的回应尚不充分。基于此,本研究将试图通过跨国的院校比较,从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入手了解规模结构合理的水平或取值范围。 一、如何确立合理的学生规模结构:相关研究述评 学生规模结构对大学的培养质量及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众多学者都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数值、范围甚至方向来对院校的学生规模结构调整进行指导。 现有研究大多认为:过大的学生规模会对院校的培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学校规模应该尽可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例如项贤明指出,现在有些大学由于追求规模效应和学校排名不断扩张办学规模,走入了一种“学校规模越大,学校实力越强”的理解误区,这种“贪大求全”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大学特色的发展,干扰和制约大学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另外,学生规模过大还会出现生师比过大,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难以受到全面指导的现象。[1]因此对于中国研究型大学,特别是经过院系调整形成的巨型大学,缩小学生规模可能是必要的。 但缩小规模也需要一定的限度,否则很可能会出现资源使用效率不高、规模效益不优的状况。马海波认为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使边际收益递增,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但如果不加节制的扩大就会超出最低成本所能承受的规模大小,各种资源就会相继缺乏,降低学生的培养质量。[2]刘志明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学校规模会受到办学条件、学校发展定位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制约,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所拥有资源量的大小和资源再生能力来规划学生规模,如果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那么规模就是合理的[3]。 究竟中国研究型大学的规模结构是否合理?学者们普遍认为规模过大,结构也不太合理。例如梁全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教育部直属的28所研究型大学进行考察的结果显示,10所高校的规模太大以至于缺乏规模效益。[4]李卫东通过中美高校的比较认为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规模普遍偏大,且生师比过高,层次结构不太合理。[5]文东茅也持类似观点:中国研究型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压缩规模是必要的,且应该逐步提高研究生规模的比重。[6]陈泽甚至提出,生师比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示器”,我国高水平大学应该将生师比控制在11∶1至10∶1的范围之内。[7] 综上所述,中国研究型大学需要对其规模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但如何调整?合理范围是什么?已有研究仅有寥寥数笔。本研究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生规模结构数值是政治、经济、文化、质量、效率等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只有“求同存异”,考察出世界一流大学所呈现的较为趋同的共性特征,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规模结构的合理范围,进而为我国研究型大学调整规模结构提供参照。基于此,本研究将试图通过分析美、澳、英三国67所进入世界前300名的高校的规模结构来寻找一个可能的合理范围。 二、比较分析:指标、方法与样本 1.指标选取 为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学生规模与结构状况,本研究采用在校生数和学位授予数衡量学生的绝对规模,采用生师比来考察学生的相对规模,即在当前院校师资力量约束下学生规模的大小;采用在校本科生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学士学位授予数占学位授予总数比例以及博士学位授予数占研究生层次学位授予数比例表征层次结构,前两个指标呈现的是“学研比”,即本科生规模和研究生规模的大小关系,第三个指标呈现的是“硕博比”,即呈现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总体中的构成状态,从而反映博士学位授予数与硕士学位授予数之间的关系。 2.确定规模结构合理范围的方法 本研究按照各指标数值对世界一流大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通过百分位数法来描述各院校规模结构指标数值所呈现的统计学特征,并以此提出合理范围:①一般而言,统计学在假定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将分布中的极端值(前5%和后5%的估计值)作为观测的异常点,本研究将百分位排名在前5%(过小)和后5%(过大)的数值视为不合理区间的临界值,这样可较好地避免极端值(巨型大学(规模在5万人以上的大学)和微型大学(规模在1万人以下的大学)对于临界值估计的影响;②排名在5%至25%和在75%至95%的数值区间虽处于合理的范围,但也距“不合理”区间较近,我们将其视为基本合理;③排名在25%至75%的数值区间视为合理。
3.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主要是依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所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2014-2015)》,从全球排名前300的大学中随机选取了52所美国高校、10所英国高校和5所澳大利亚高校。高校相关指标的数据全部来自于各国统计局或教育部网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美国高校数据来源于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③英国高校数据来源于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④澳大利亚高校数据来源于澳大利亚政府教育与培训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Australian Government)。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