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6)03-0056-10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6.03.007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总量稳步增长,对外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主要贸易形式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就高达561,721人次,比2013年派出人数增长一倍以上。随着国际化发展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口不断增多,对这一群体在劳务输入国和劳务输出国的社会适应和反向社会适应研究,将有益于劳动者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聚焦于吉林省延边州跨国务工青年返乡后的文化适应问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特点,自1989年以来,出国劳务产业就成了这一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并对延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跨国劳务产业不仅为延边地区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家庭结构、教育模式等,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离散式的边疆社会。这一地区的青年跨国务工群体作为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尤其值得关注。这一群体人数庞大,教育程度不高,占据较少的社会资源,怀揣着改变生活水平和命运的梦想,却很难在母国或客居国找到安定感和归属感,因此,长期处于漂泊状态,总是陷入一种“走出去(跨文化冲击)——再回国(逆向文化冲击)——再出国(跨文化冲击)”的循环之中,很少能真正融入国内或国外的主流社会,成为了边缘化的群体。延边出国务工青年在往返于国内外工作生活期间所产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社会关系断裂问题、工作保障问题、养老问题、留守子女问题,以及大龄未婚青年问题、离婚问题等,都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国内对于跨国劳务人员的社会适应研究十分有限,现有文献中对于出国打工者在劳务输出国的适应研究较多:教育支持问题[1]、法律保障问题[2][3][4]、组织管理问题[5],文化认同问题[6]和社会心理适应问题[7]。关于跨国务工青年在返乡后对本国的社会适应研究却著述寥寥,现有研究以跨国务工者返乡后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8][9][10]为主。对归国人员返乡后的社会网络,文化适应和职业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都关注甚少。特别是返乡务工者的文化适应问题更是影响这一群体在重新融入母国社会的重要因素。因为,跨国务工者返乡并不是文化适应循环的结束,而是对母国文化和不断变迁社会的重新融入。归国文化再适应也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再适应过程中归国人员面临着对母国文化的再认识和对所获得客居国新文化的调整。[11]因此,研究跨国务工青年的返乡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州L市出国务工青年回国后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其文化适应困境和诉求,分析这一群体不能融于母国社会文化的原因。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L市19~39周岁的107名有出国务工经历的青年。其中男性48人,女性59人;朝鲜族46人,汉族51人,其他民族10人;在教育程度方面,具备初中及以下学历的51人,中专或高职学历的26人,高中学历的1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人;婚姻状况方面,其中结婚或有过结婚经历的57人,有子女的49人。在出国的次数方面,43人有过3次及以上出国经历,33人有过两次出国经历。 (三)调查工具及设计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访谈形式对采访对象进行调查。访谈主要考量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为L市出国务工青年的自然情况(出国前教育、工作、家庭、收入、社会关系等);第二方面主要了解L市返乡青年归国初期(回国后1~3个月)、中期(回国后4~12个月)和后期(12个月以后)的文化适应情况;第三方面主要考查返乡青年在归国初期、中期和后期的文化适应困境及其原因。 在对L市出国务工青年跨文化适应的考量上,本文主要参考古拉霍恩的跨文化适应W曲线模型[2]和贝利的文化适应类型模型[3],并在原模型基础上加入本研究内容。 (四)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主要以访谈形式为主,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进行。访谈分为电话访谈和面对面交谈两种,每位被访者的被采访时间均为1~2个小时,在访谈过程中进行录音并在访谈后整理备案。访谈数据主要通过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五)局限性 由于受到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局限,在调查的范围和数量方面仍有所欠缺,如很多L市出国务工青年在进行访谈期间,都身处国外且联系方式及时间不定,因此很难全面且细化地描述该群体。其次,在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和民族差异性上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如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朝汉民族在跨文化适应方面的差异等都可进行细化研究。 三、调查结果 (一)归国后的文化适应模式 1.归国初期文化适应情况 根据古拉霍恩的跨文化适应W曲线模型的相关理论,出国人员在出国时会受到异域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回国后同样会经历逆向文化冲击(reverse culture shock),其规律是由回到东道国或母国后的狂喜到痛苦、调适和最终适应的过程。本研究也从受访者归国后的时间来将其划分为大致三个阶段:归国初期(回国后1~3个月)、归国中期(回国后4~12个月),以及归国后期(12个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