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6)02-0037-10 “变革中的学术职业”(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CAP)是一项有关学术职业研究的国际项目,该项目持续研究了10年(2004-2014),对来自全球不同地区19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调查样本超过2.5万人。[1]这项国际合作研究所界定的“学术职业”,指的正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四年制本科高校的全日制教师”。作为这一国际项目的中国研究团队,我们曾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大学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来自11个省份共68所高校的3612名教师返回的有效问卷数据,在较高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大学教师当时的工作与发展状况。自2007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变化,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进程。为此,我们于2014年进行了有关大学教师工作与发展状况的第二轮全国调查(“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大学教师群体的发展现状。 一、调查设计 1.问卷内容 本研究来自一项执行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研究”,因教师评价涉及教师的个人经历、学术工作、所在学校的组织环境等,我们把调查的范围从“教师评价”扩展到“教师工作与发展状况”。本次调查共设计了50个问题,包括22个填空题、27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答题,涉及大学教师基本情况、教学与研究、工作及管理、个人与家庭四个部分,总共223个统计变量。本文仅选取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的描述性分析,更为详尽的专题研究将见后续系列文章。 2.学校抽样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大学教师发展状况的动态变化,我们将2007年调查的68所普通公立四年制本科高校作为2014年调查的基础样本,并加以扩展。根据2014年5月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考虑学校的类型(层次)和地域分布,2014年的调查确定了分布在13个省份①的88所高校为样本高校,占全国普通公立四年制本科高校总数的11%。其中,“985”高校、“211”高校和一般本科高校分别为13、24和51所。从地域分布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校分别为43、24和21所,均占所在地域普通公立四年制本科高校数的11%。可见,学校层面的抽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我们人工检索88所样本高校官网公布的所有教师个人联络方式,得到35418名教师的邮件地址。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软件”发送参与调查邀请信并附上调查问卷链接。根据网络调查软件的自动反馈,邀请信息成功到达21533个邮箱,我们视此邮箱数为问卷发放数。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24%。调查执行时间为2014年5月20日至7月20日。所用数据统计工具为SPSS19.0。 3.个体样本 我们从八个维度对调查的个体样本进行分类。学校层面有教师所在学校的类型和地域,职业层面有教师的学位、职称和所在学科,人口统计学层面有性别、年龄和来源地。调查结果显示,在学校层面,来自“985”高校和一般本科高校的教师比例大致相同,来自中部和西部高校的教师比例相同;在职业层面,最高学位为学士、硕士、博士的教师比例为2∶10∶88,且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占总数的35%,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比例大致为2∶4∶4,理、工、文、管、医②的学科比例为17∶51∶10∶14∶8;在人口统计学层面,男女比例约为7∶3,年龄在40岁上下的教师各占一半,其中35岁及以下者占四分之一,来源地在村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教师比例分别为57%、28%和15%,见表1。
二、大学教师的个人及家庭现状 大学教师的学位状况、家庭社会背景、基本生活状况,是本次调查拟了解的有关教师个人与家庭的基本问题。 1.大学教师的学位与近亲繁殖 (1)教师的学位及获得年代。 此次接受调查的大学教师的最高学位分别为学士、硕士和博士,所占比例分别为2%、10%和88%。本研究还从调查数据库中得到这些教师学位授予机构的具体情况。从图1所展示的教师学位获得的时间序列情况,我们可作如下分析: 第一,1982年是“文革”后经高考入学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大学生的毕业年,在被调查的大学教师中于该年获得学士学位的比例(5.9%)迄今仍为最高,在1949年后的中国学位制度史上也只有2001年达到与此相同的比例。第二,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了该年获得学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并一直持续下去,历史上的1988和1989年也曾有过硕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超过学士学位获得者比例的情况,但1990年时立即回落。第三,从2005年开始,获得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开始超过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并一直持续下去。第四,尽管博士后不是一级学位,但我们也想在这里加以讨论。2009年博士后出站的教师比例与获得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基本相同,但随后呈“两线背离”的“剪刀叉”,博士后比例一路走高而“新科博士”比例的趋势向下,总体上呈现出博士后比例强劲增长的“一枝独秀”。第五,从本世纪获得学位教师比例曲线的走向与顺移程度中发现,2001、2003、2007年分别达到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相应比例曲线的峰值,然后,三曲线向右平移,且博士学位曲线与硕士学位曲线的间隔比硕士学位曲线与学士学位曲线的间隔要宽许多。这说明,对个体而言,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限比攻读硕士学位的年限长许多;对群体而言,中国大学教师的入职门槛在逐年提高。第六,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博士后出站的时间2012年达到最高,所占比例为10.6%。第七,在2010年之后,除博士后的比例曲线外其他三曲线都大幅下降,说明调查样本中部分博士后是教师在岗期间完成在站科研训练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