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民福祉研究中,构建福祉指标体系或者福祉指数是一项重要任务。福祉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福祉理论创新和测量方法改进实现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正确理解,而福祉指标体系和指数是帮助正确理解的有力工具。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都相继开展了福祉理论、福祉指数测算等研究工作。在福祉测量理论方面,最为广泛引用的当属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领衔的“萨科齐委员会”完成的《萨科齐委员会报告》(Stiglitz等,2009);而在开展实际的福祉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数测算方面知名的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不丹、英国等。对现有的福祉测量的国际行动的回顾表明,当前的福祉测量行动已经凝聚诸多共识,如以人为本、重视主观福祉、识别对居民幸福有重要作用的因素等;但是差异与分歧同样存在,在于维度和领域的选择、主观福祉的评估工具、福祉测量目标等方面(麦克格力高,2014:13-28)。 该回顾没有特别提及的另一个明显分歧是福祉指数的构建方法。目前常见的福祉指数构建方法有并列指标法、简单加总法、标准化加总法、多维贫困指数法等,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具体的福祉指数构建方法固然受到理论依据、数据来源的影响,但是毫无疑问体现了福祉指数构建的困难,而且也对开展更大范围、更多群体、更加可比的福祉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受各维度自身特性影响,现有福祉指数构建工作在不同维度的进展和效果不尽相同,特别是各指数的时间利用维度差异相当大。这使得时间利用维度的指数构建在整个福祉指数构建工作框架内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以中国农民抽样调查数据为支撑,基于多维福祉理论和复合性指标构建方法,探索福祉框架下时间利用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本研究一方面可以贡献于时间利用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对福祉指数构建有所借鉴和推进。 除引言外,本文其余部分分为五个部分。第二部分概述现有福祉指数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归纳其中时间利用维度的指标体系和指数的构建情况;第三部分基于多维福祉理论和复合性指标构建方法,建立时间利用维度的指标体系以及构建指数测算的备选方案,包括指标选择、标准化方法、加权方法等;第四部分利用中国农民抽样调查数据,对第三部分建立的备选方案进行指数测算和结果验证,对不同方案结果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评价得出的最优时间利用指数开展例证性应用分析,测试它在福祉实证分析中的效果。最后是简短的总结和讨论。 二、福祉指数与时间利用 (一)包含时间利用的福祉指数概况 福祉指数根据对象层次大体可以区分为微观的居民福祉和宏观的社会福祉。但是微观层面的福祉指标大都可以反映宏观状况,如不丹GNH指数、OECD的BLI指数等。比较显示,时间利用维度大都出现在微观的居民福祉指数中,这可能是因为以居民为对象的福祉理论更加能够关注体现人类生存本性的日常生活方式。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正是这类居民福祉指数。我们收集了5类居民福祉指数,其中除了澳大利亚AUWBI指数外,其他4类指数都包含时间利用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维度(参考表1)。 包含时间利用维度的福祉指数在福祉概念上拥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以人的生活和发展为中心或对象;包含主观维度以及多个客观维度;认可并正视各维度间的重叠、因果等关系;认可很多维度既是福祉的组成部分,也是福祉的决定因素。例如,加拿大CIW指数用一个同心圆描述福祉,福祉位于圆心,从内到外依次是个人资源、公共资源和生态系统资源,其中健康、教育和时间利用同属于个人资源(Michalos等,2011)。OECD的BLI指数中,福祉由生活质量、物质生活条件、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成,其中工作与生活平衡接近于时间利用,属于生活质量维度,与健康、教育、社会联系乃至主观福祉等并列(OECD,2011)。不丹GNH指数设定国民福祉由四大支柱和九个维度组成。相对来说,英国对其福祉测量工作的态度较为谨慎,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对其理论基础的论述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开发作为对经济指标的补充的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体系。所以它的指标体系更加复杂,同时包含社会指标和居民指标,在接近于时间利用维度的“我们做什么”维度也是如此。 (二)现有福祉指数中时间利用维度情况 1.维度及指标比较 如前所述,表1列举了现有5个相对成熟的福祉指数中包含时间利用或相近维度的4个指数及其中相关维度的名称以及维度内指标。对这些维度和具体指标的比较如下: (1)所有指数都基本遵循工作生活平衡原理,包含反映劳动方面和生活方面的指标。其中体现工作方面的指标主要有一日或每周工作时间、时间压力、失业率、工作满足感等;体现生活方面的指标有睡觉时间、各种闲暇时间、包含睡觉时间和闲暇时间的个人护理与闲暇时间、志愿者活动参与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