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6)02-0141-07 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6.02.021 1912年,在英国留学的陶孟和与同学梁宇皋想要给外国人编纂一部论述中国社会生活的书籍。他们最初以为,在中国社会生长的人,每天所经历的日常生活都是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事情,将其写出来应该不太困难。但在写作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个人的经验很有限,个人所知的不过是社会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历史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记录却是少之又少。传统古籍记录更多的是所崇拜的大人物大思想,涉及平常百姓的生活,往往沿用的都是一些“空泛且捉摸不定的套话”,没有记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中国的历史没有一部是描写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是一个“哑国民”。 陶孟和自此发了一个宏愿,要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调查一番。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社会的长处,将对人民生活有益之处保存下来,另一方面总结出社会的“不良之处”,再探讨改进社会的方法。因为“有了真的了解就得到真的解决……我们也必先求了解中国问题各种的情形,然后才有配提议解决方案的资格,然后才有支配那问题的能力”。① 中国社会生活史有系统有意识的记录,与社会学在中国的创建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学在中国的创建又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兴起如影随行、紧密相连。所谓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调查,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社会服务或学术研究的目的,针对某种社会事实和现象,或某个区域的社会概况,有意识地运用询问、实地观察或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事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求了解事物实情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或以此为依据做进一步理性分析的认识活动。这种带有极强烈科学含义和实用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出现与社会学在中国的兴起是紧密相关的。 社会调查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欧洲。据社会学先驱吴文藻先生的研究,“社会调查本源可以溯到法国黎伯勒(Frederic le Play)在当时实地考察工人生活所作的许多家庭账簿研究”。②1837年法国实证哲学家孔德正式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建立。几乎在同一时期,随着近代社会的“西学东渐”的社会大浪潮,社会学传入了中国。 晚清维新派在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的教学大纲中,均设有“群学”(当时将社会学译为“群学”)课程。据孙本文先生考证,最先采用“社会学”一词者“当推谭嗣同的《仁学》”③。1902年,章太炎翻译的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出版,这是国内最早的译作。1903年,严复翻译的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出版,“可算是西洋社会学输入中国的起点”。④严复对社会学的功能和重要性非常推崇,认为“学问之事,以群学为要归,惟群学明而后知治乱盛衰之故,而能有修齐治平之功。”⑤据冯友兰先生的研究,严复最早向中国人介绍社会调查的科学方法,“为中国社会学从历史社会学走向二三十年代的实证社会学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道路。”⑥ 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发展,社会调查逐渐普及,并被西方社会接受为一种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的有效科学方法。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开始于戊戌维新时期,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调查,但很难讲这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社会调查。笔者并不同意在晚清已经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调查的观点,其实中国传统学术中也有社会调查的记录和运用,如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徐霞客撰写的《徐霞客游记》,都有基于实地调查的资料和口述访谈,但与今天所言的基于科学观念和精神形成的“社会调查”的概念是不同的。⑦ 中国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社会调查兴起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调查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阶层、灾害与环境、文教、卫生、交通、婚姻家庭、宗教、人口等几乎所有内容,都逐步进入到了社会调查的视野里。可以这么认为,当时社会的政、教、学等社会各方力量,都很重视社会调查。而这些社会调查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史研究留下了数量巨大的资料。 一、英文社会调查:最早的中国社会生活史 社会学是一门中国“本无”的学科,最早讲授社会学的均为外国传教士,最早创建的社会学学科也是在教会大学中。1905年圣约翰大学(教会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美国基督教传教士阿瑟·孟(Arthur S.Mann)⑧以当时在美国流行的白格达(Walter Bagehot)的《物理与政治》(Physics and Politics,1872)为课本,讲授社会学。这在社会学家许仕廉先生的回忆中也得到了印证。⑨1913年,沪江大学也开设了社会学课程。1914年2月,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葛学溥(Daniel Harrison Kulp)在沪江大学(教会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设立的社会学系,开设了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工程、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等多方面的课程。除本校老师讲授外,还邀请了布朗大学教授白克令(H.S.Bucklin)、狄莱(J.Q.Dealey)等短期来华任教。⑩1917年清华学校也开设了由美国人狄德莫(C.G.Dittmer)讲授的社会学课程。除教会学校外,中国人最早讲授社会学的是章太炎的弟子、留学日本的康心孚,他于1916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学,(11)后来成为著名社会学家的孙本文就是从康心孚的课堂上开始了学习社会学的生涯。 燕京大学是民国年间基督教会主办的13所大学之一,由英美等国的基督教新教的公理会、长老会、伦敦会兴办的通州协和大学和美以美会办的汇文大学合并,于191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1922年秋,在普林斯顿-北京中心(Princeton in Peking)(12)的支持下,步济时(John S.Burgess)、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甘霖格(Lerning Sweet)、艾德敷(Dwight W.Edwards)在燕京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几位创建人的经历志向非常相同,均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均受美国“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派遣来华任传教士,均在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向海外派遣受过高等教育专业传教士的运动,曾派遣2524名传教士到中国,占所有外国派遣来华的新教传教士的三分之一,而普林斯顿大学正是该传教运动的发源地。(13)与以往派遣的传教士有很大不同的是,该运动所派遣传教士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受过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训练,上述在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和创建社会学系的外国传教士,均是受此运动派遣来华。今天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档案馆内,还保存了大量当年派遣学生传教士来华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