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15)06~0041~06 一、背景与问题 从全球来看,就业性别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目前25个国家已完全消除了男女在教育上的差距,最大的进步就反映在大学教育层面,其中已有近100个国家的女大学生人数占到在校生的多数。但女性就业薪酬水平和收入却仅相当于十年前男性所得,特别是在“同工同酬”和“劳动力参与”两项上的性别差距自2009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善,按照这一发展趋势,有专家预测,在其他方面平等状况不变的情况下,至少还需要118年男女才可能在就业及收入水平上完全实现性别平等[1]。较近一项对美国两代人进行的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尽管女性比男性更可能获得学士学位和白领工作,但就业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还是很严重,女性依然比男性收入低[2]。因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公正、性别公平的价值诉求中关注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海峡两岸高等教育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两岸大学生就业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且都表现为大学生总体就业难度增大及就业性别差异显著。 从大陆来看,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大陆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男性初次就业率为77.3%,显著高于女性初次就业率(65.9%)约11.4个百分点;且在起薪方面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就业起薪平均为3579元,女性就业起薪平均为3094元,两者相差485元[3]。从台湾来看,近年来,虽然台湾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逐年增加,但是女性就业率仍低于男性。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国际性别统计研究”指出,截止到2010年台湾女性就业率43.96%仍低于男性就业率56.04%约12个百分点[4];而“‘行政院主计处’2012年人力运用调查报告”关于男女两性平均劳动薪资,按教育程度分报告指出,截止到2012年大学学历女性平均薪资为35194新台币,男性为43431新台币,两者相差8237新台币[5]。 关于“就业性别差异”、“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大学生就业中性别差异普遍存在,但对差异的认知却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尽管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差异,但这种差异基本上正常且合理,不存在就业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问题。因为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出于对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由此造成对不同性别的人的不同待遇,不应视为歧视[6];就业过程中,如果雇主优先录用男大学生,也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正常行为,不应被视为“性别歧视”等[7]。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摒除大学生个人能力特征的因素外,仍存在诸多社会性及结构性不合理,特别是与性别不平等乃至性别歧视密切相关,因此就业中的性别差异应该慎重对待并进行干预。如有研究者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女性受到文化、社会资本、劳动力市场和自我的排斥[8];还有的研究者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质性访谈来深度解读女性在就业过程的性别歧视经历[9]。也有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参照路径分析的架构,在理论模型引导下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市场对女性就业者,包括刚入职的女大学生存在收入的“直接和间接”的歧视,且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待遇[10]。 由于近几十年来政治及历史原因,两岸虽然文化背景同宗同源,但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大为不同,女权运动与妇女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的研究,两岸也存在非常不同的研究关怀和认知差异,极少有文献对此问题展开比较分析。 本文将基于课题组在大陆和台湾两地所采集的数据,对两岸大学生在个人特征、就业观念、就业过程、就业结果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大陆地区湖北省武汉市80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台湾地区10所高校50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毕业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学、理学、农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湖北省作为大陆地区的教育大省,省会城市武汉市所属的高校数量在全国也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办学层次、学校实力、院校类型、学科类别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取的7所“211”高校都是大陆高校中办学实力较强的高校;考虑到台湾高等教育中公、私立高校并存且实力大致相当的现状,本研究分别选取分布于台湾地区北、中、南三区的5所公立高校和5所私立高校。根据国际上较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学科排行榜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各类大学/学科排名,样本中所选取的两岸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实力、院校类型、学科类别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大陆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1年12月与2012年5月分别发放并回收的《武汉“211”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就业过程调查问卷》与《武汉“211”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调查问卷》。涉及的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7所。两次调查分别发放问卷828份和80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808份和6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58%和85.88%,两次调查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4.68%和55.32%、50.22%和49.78%;台湾地区数据来源于课题组成员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台湾发放并回收的《台湾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高校包括: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嘉义大学、中原大学、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和静宜大学等10所。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54份,有效率为90.80%,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7.79%和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