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064(2015)06~0023~08 一、问题的提出 在扩招、改制背景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从1998年的1022所增长到了2015年的2553所[1]。由于历史惯性、高校发展自身内在诉求等原因,无论是原有高校设立分校,还是新建、合并、重组的高校,其布局都倾向于选择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繁荣地区,于是便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大学都建在城市,而且最好的大学都建在最大的城市,这种布局不但不公平、不合理,大学应该办到县城去[2],一些省甚至提出每个市至少要有一所大学,致使仅有十余万人口的偏远城市也办大学,孤零零的一所大学建在缺少交流和支持的地方,教师不想留,学生不愿待,教学质量不高,发展举步维艰[3]。这种基于公平论的布局观过分强调高校的溢出效应,强调高校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忽略了高校发展对外部环境的诉求,这就很可能使得高校在发展进程中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使国家的人才培养事业蒙受损失。为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笔者以300所世界高水平大学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其布局地的外部环境,找出了影响高校布局的环境条件并对各环境条件的具体权重进行了赋值计算。 二、文献综述 已有研究对高校布局环境的探讨可从两方面概述,一是研究者基于个人经验、历史经验、管理经验或逻辑思辨得出的对高校布局环境的理性判断。如王文友指出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校扩建、新建校园是大势所趋,高校在进行新校园建设中要从选址、土地征用、规划面积、可建筑用地、高校功能分区、空间尺度、水体、规划建设时间这八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4]刘以恒将高校外部环境中的各要素分为主体性要素和客体性要素两大类,主体性要素包括政府、企业、学生家庭和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后者主要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5]。彭怀祖认为高校在建立新校区时除了考虑布局地的社会文化氛围、政策法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外,还应选择交通、邮电、通讯、水电暖供应、医疗、饮食、商业、金融、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因素有保障的地区[6]。 另有学者通过个案分析和小样本研究对高校布局环境进行的研究。杨嫣认为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技术、法律、政府、毕业生人数、人口迁移、社区关系、社会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外国留学生的人数等[7]。登海耶等对高校与城市的区位关系进行了研究,界定了3种校园类型,位于城市外部的绿野式校园,位于城市内部边缘地带的“门禁式社区”型校园,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城市内部校园[8]。侯启凡认为大学新建校区应布局在环境优雅、地势平坦开阔、排水畅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新鲜、阳光充沛、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段[9]。刘玉龙等从大学布局所需的微观环境出发,指出高校应选在距离适中、交通便利、地形开阔、地质环境稳定、地势较高、排水、给水通畅、环境适宜、远离污染和潜在污染源、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平坦地段[10]。山东省高等教育速度、规模、布局研究课题组从山东省高校布局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城市分布是影响高校布局的关键[11]。贺祖斌等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布局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高等学校布局需考虑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根本作用[12]。 这些研究多是基于经验研究、逻辑思辨等方法进行的宏观层次、中观层次的概括性研究;或是通过对个案或小样本分析演绎得出高校布局微观环境。这表明现有研究总结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小样本研究多,大样本研究少。此外,现有研究给定的高校布局环境指标较为笼统,缺乏操作性并且在其指标确定过程中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因此,以既定的高水平大学布局环境为依据,通过大样本量化分析将有助于得出更为客观、科学的结论。 三、研究设计 1.技术路线。 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首先,利用德尔菲法与文献分析法构建高校布局环境“指标池”;其次,以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样本框筛选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数据编码,初步建立高校布局环境指标数据库;第三,借助因子分析删减共线性较强的指标变量,对高校布局环境指标数据库进行数据清理;第四,利用多元回归测算高校布局环境各个观测指标的权重值,找出影响高校布局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所得结果综合分析世界高水平大学布局地环境特征,得出研究结论。
图1 技术路线 2.抽样说明。 从抽样的可操作性、客观性、完备性出发,研究采用ARWU作为理论抽样框。虽然以此为抽样框一定概率上会将各类办学水平较高的“教学型”、“单科型”等大学排除在外,但相较“依国家选学校”的抽样方案,以榜单为样本框具有很强的优势。首先,以ARWU榜单为抽样框能够较大程度避免因以国家为抽样单位而产生的“弃真”错误,即将某些综合国力较弱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排除在样本之外;其次,还可避免产生“纳伪”错误,即将综合国力较强国家的弱势大学纳入样本框,再次,通过对比发现,若按照国家为抽样单位抽取的世界主要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基本全部涵盖于ARWU榜单;最后,ARWU是全球最早推出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其发展历史较长,指标体系日臻完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排名真实可信。综合考虑,研究选定ARWU为抽样框,通过样本高校布局地环境因素的分析,进而探讨影响高校布局的环境因素。考虑到抽样方法对样本容量的要求,鉴于本研究设计的观测指标较多,为充分保证样本分布的正态性,研究选定样本容量为300个。 3.“指标池”构建 研究“指标池”的遴选共分三步,一是基于已有文献涉及的高校布局环境指标,将研究涉及的具有操作性的指标纳入“指标池”中;二是通过整理中国古代书院、中世纪大学、美国早期大学布局环境的相关文献,提取其所涉及的高校布局环境指标;三是在上述基础之上,利用专家德尔菲法进一步丰富“指标池”,初步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