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673-5161(2016)01-0021-16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叙利亚地区①自古以来便是各族裔群体与宗教、教派群体聚居的家园,现代叙利亚国家建立后仍保持了其多族群国家的特点。在叙利亚,由于族群中包含一种特殊情况,即以宗教、教派为认同基础的教派群体(下称“教派”),且包括教派在内的族群常常以部落为单位,长期聚居在某些地域,形成较为强烈的族群及地域认同。一方面,族群、教派、地域忠诚常常给叙利亚民族国家认同构建造成巨大困扰,并最终在2011年春开始的叙利亚危机中得到总爆发,导致叙利亚民族国家认同缺失,从而加剧了叙利亚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族群、教派、地域忠诚本身也因各因素之间的重叠与相互作用而变得异常复杂。为了更清晰地阐述叙利亚的族群问题,本文对以血缘为纽带的“族群”和以宗教为纽带的“族群”即“教派”分别进行论述。 一、叙利亚的族群、教派、地域忠诚的概况 当今叙利亚的主体族群为占总人口90.3%的阿拉伯人,其余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土耳其人等非阿拉伯族群,约占总人口的9.7%。叙利亚的官方语言及全国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但也有人使用库尔德语、亚美尼亚语、切尔克斯语和阿拉姆语等。 叙利亚的主要教派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其人数占总人口的74%,阿拉维派、德鲁兹派和其他穆斯林派别占16%,基督徒(包括希腊东正教徒、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等多种派别)占10%,犹太人最少,大约只有250人。 叙利亚的族群、教派并非平均分布在整个叙利亚,而是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不同族群、教派经常在不同程度上聚集于不同行政区。根据这种情况,本文引用尼克劳斯·范·达姆的分类法,将占少数的“族群”与“教派”(统称“少数派”)再区分为“集聚的少数派”和“分散的少数派”。②前者的人口主要集中于某一地区,形成当地的多数,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而后者则分散在多个地区,缺乏影响力。例如,在叙利亚少数教派中,基督徒散布全国,在各地都没有绝对影响力;而阿拉维派、德鲁兹派和伊斯玛仪派则集中于特定地区,形成地方多数。③ 从叙利亚各省的教派分布情况来看,逊尼派在除拉塔基亚和苏韦达两省外的各省都占人口多数;在拉塔基亚省,阿拉维派占多数(占62.1%),农村地区居住着占当地人口12.8%的希腊东正教徒(希腊东正教徒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在苏韦达省(也被称为德鲁兹山区),居住着占当地人口87.6%的德鲁兹派及人数相对较多的希腊东正教徒和其他基督教社团,而逊尼派在该省人口不到2%,是所有省份中最少的;在哈马省,虽然逊尼派占64.6%的多数(主要居住于省会),但伊斯玛仪派(占13.2%)和希腊东正教徒(占11.0%)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并主要集中在省会周围的农村地区;④而叙利亚的伊斯玛仪派主要集聚于萨拉米亚(Salamiyah)和马萨亚夫(Masyaf)地区,构成当地多数。可见,阿拉维派、德鲁兹派、伊斯马仪派都属于“集聚的少数派”范畴。此外,叙利亚的“集聚的少数派”还包括主要居住在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的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 由于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构成主要威胁的是国家中的少数派的族群、教派、地域忠诚,而“集聚的少数派”族群、教派、地域忠诚度明显比“分散的少数派”更高,且他们更具备进行反政府活动的力量,因此他们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威胁更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着重对以上四个“集聚的少数派”作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述。 (一)阿拉维派 阿拉维派于9世纪中叶创立,是什叶派中伊斯玛仪派的一个分支,又称“努萨里派”。该派受斯诺替教、基督教及琐罗亚斯德教影响,形成了混合的伊斯兰教思想。他们尊崇阿里为万物创始和复兴的神,但并不崇拜他;他们相信轮回;允许危机时刻使用“塔基亚”(隐瞒自己的信仰)原则;在宗教仪式上,他们认为不必进行礼拜,信徒不封斋、不朝觐、不崇拜圣地。除伊斯兰教的节日外,他们还庆祝许多源于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的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他们也举行“弥撒”,饮红酒吃面包。⑤ 由于信仰上的独特性,阿拉维派长期被逊尼派甚至什叶派看作是异端并受到迫害,最终不得不生活到边远的山区。⑥如今,大约75%的叙利亚阿拉维派居住于拉塔基亚地区,构成当地多数。由于不同的社会组织模式对阿拉维派教派忠诚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因而本文在分析拉塔基亚的阿拉维派特点时,将居住于拉塔基亚山区的阿拉维派和居住在拉塔基亚平原、沿海地区的阿拉维派作了区分。总的来看,拉塔基亚的阿拉维派具以下特点: 首先,绝大多数阿拉维派居住在山区的乡村,从事农业,他们是拉塔基亚农业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在拉塔基亚的沿海城镇,逊尼派和基督徒为当地多数,阿拉维派的势力较弱。因此,拉塔基亚地区城乡和阶层差别有时比教派差别更为突出。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期与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拉塔基亚城乡差别巨大,农民常被迫将他们大部分收成交给城市地主和商人作为税收,市民有时还与外国人勾结榨取赤贫农民的钱财。其次,在山区的阿拉维派中,部落纽带更有影响力;而在沿海平原的阿拉维派中,部落纽带已近消失,家庭成为重要的社会单位,家族的团结性趋于加强。再次,平原和沿海地区的阿拉维派在经济上受到逊尼派及基督徒的控制与剥削;而那些居住在封闭山区的阿拉维派却在经济上突现了独立发展,这里阿拉维派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也相对较高。最后,也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拉塔基亚山区的阿拉维派受到本教派人的剥削,而拉塔基亚平原和沿海的阿拉维派社区则没有这一现象。 阿拉维派包括四个主要部落联盟:哈亚吞(Khayyatun)、哈达顿(Haddadun)、马塔维拉(Matawirah)和卡尔比亚(Kalbiyah)。⑦他们分散在拉塔基亚及其周边地区,许多村庄及其土地分配给属于不同部落的家庭。联盟内部又分为多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大多甚至还有自己的宗教领袖,而部落联盟有时会有多个领袖。虽然宗教领袖的权力范围不如部落领袖,但他们具有较强的思想感召力与社会影响力。有时,宗教领袖会通过争取部落领袖的支持者或干脆取而代之来削弱部落领袖的权力,彰显自己的影响力;有时,宗教领袖和部落领袖属于共同或相近的家族,代表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