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闪客、博客、播客、拍客等网络诸“客”作为互联网的产物,不断变革着互联网的交流模式和文化娱乐传播方式,他们在网络上通过自己群体独有的特征宣告个体的独立和身份的自由,也衍生出独特的网“客”文化,大有在互联网上反“客”为主的趋势。网“客”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潮流,体现了网民表达自我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表达自我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与此同时,依附于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络诸“客”,其内容也被不断丰富和拓展,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各自演绎着精彩独特的网“客”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关注到网络上悄然聚集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创作型群体,非常钟情于视频制作,拥有专业的网络视频制作技术。他们的作品以普通人为视角,选材贴近生活,视频中融入了时下各种流行元素,不乏对社会热点的调侃和对阴暗面的揭露。他们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上传自己的原创作品,题材广泛、时长灵活、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形式上有系列剧、微电影、纪实等,内容或是炫酷恶搞,或是有故事情节,或是MV风格。他们是网络视频领域的PGC(专业内容生产者),虽然在资金投入和团队规模上远远比不上传统影视剧制作公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影响力在日益壮大。对于互联网上的这群热衷视频制作的专业内容生产者,笔者用“影客”一词来界定和描述他们,当然,“影客”也可以指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 影客既是一种影像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是青少年进行文化创新的基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在任何时期,青少年首先意味着各民族喧闹的和更为引人注目的部分”[1]。网络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用数字化的技术和符号,糅合了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在主流文化留下的缝隙之间寻找表达的空间,不断创造新的亚文化现象。因此,把影客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来研究,纳入整个文化体系中观察,深入洞悉其行为特征、文化意义,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亚文化与商业、政治、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不再是单向和单纯的“收编”“抵抗”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影客文化作为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必定有别于其他时期的青年亚文化,面对商业利益的诱惑、主流文化的渗透以及政治方面的因素,影客文化做出的反应、产生的变化和未来的走向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以青年亚文化理论为工具,沿着“描述主体—解读行为—阐释意义”的研究思路,具体展开对青少年影客文化的分析。 一、“影客”概述 1.概念界定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并未给“影客”下一个具体的定义,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参照借鉴博客、拍客、播客的定义,对“影客”的界定如下:影客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影客通常指在互联网时代下,热衷于视频制作,利用相机、摄像机等专业数码设备拍摄视频,通过剪辑、配音、配乐等网络技术手段编辑处理后,在网络平台发布或分享的内容生产者,创作的内容包括新闻类、纪实类、故事类、舞蹈类、音乐类、炫酷类、恶搞类等多种类型。狭义的影客则是指依靠低制作成本、短制作周期进行故事片式的视频创作,以视频网站为播出渠道,具有持续生产力的专业制作团队或个人,也指他们的这种经常性行为。所以,视频网站的自制网络剧并不属于影客的范畴,也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从创作主体上来看,80后、90后的青少年是创作主体,他们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作为网络视频领域的PGC(专业内容生产者)族,他们在所共享内容的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工作资历,但他们行为的产生并不是为了领取相应报酬,而往往是出于爱好。他们最常见的使用工具就是相机、摄像机等专业数码设备。在视频创作上,影客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常常一人同时担任作品的编剧、导演、摄像等多重角色,在对视频的构思、制作与流通环节有着绝对的把控能力,这强调了影客主体的独立原则。 从基本的传播面向看,影客的作品主要面向青少年人群传播,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拥护影客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可以被称作“影迷”。影迷通过影视评论社区、贴吧等网络渠道交流观影想法。一些影迷在百度贴吧上建吧,聚集起来讨论自己喜欢的某一影客和作品,如“日食记吧”,就是由影迷们为创作美食类短片《日食记》的姜轩创建的贴吧。他们亲切地称姜轩为“姜叔”,他们经常在吧里讨论短片里的菜肴、厨具、背景音乐,还会分享《日食记》的周边,这些行为都加深了影迷之间的互动,对影客的创作也是极大的鼓励。 从传播渠道看,影客生产的内容很难进入传统电视渠道,互联网是它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优酷的“原创频道”、搜狐视频的“自媒体”子栏目、豆瓣小站等都是影客发布作品的平台,观众可以通过订阅来观看该影客的作品。 2.文献回溯 由于“影客”是笔者提炼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的理论分析,笔者只能以“视频自制”“网络剧”“微电影”“网络视频”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并筛选,剔除相关度不高的论文,共整理出文献资料八十余篇,大多数为期刊文章,硕士论文仅有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