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着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的是需要明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如何建设这样的体系。本文围绕以人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谈三个问题,即体系建设需求、以人为本卫生服务体系内涵以及建设策略和路径。 1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建设什么样的卫生服务体系,至少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健康需要、公平和效率、服务质量、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 促进健康是卫生事业发展和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评判卫生体系建设成效的金标准。以健康促进为核心,需要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把握需要解决的主要健康挑战、明确通过体系建设促进健康的主要策略和政策、聚焦体系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当前已经完成的健康转型,以生活行为和环境为主要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对卫生服务内容和模式、服务体系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健康产出为标准的服务评价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高的要求。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价值不是提供了多少门诊和住院服务,而是从根本上促进健康的能力。 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是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维度。不能实现卫生服务体系上的公平,就很难实现健康公平。健康公平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实现卫生服务体系公平,首先需要政府卫生资源的投入和布局应当有利于最广大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卫生服务利用,让普通民众感受到政府对卫生服务体系的支持;其次需要政府支持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惠及全体居民;再者需要建设一个友好温暖的卫生服务体系,使得基层居民在获得卫生服务过程中体会到关爱。 效率是实现卫生服务体系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支撑一个昂贵的卫生服务体系。力争最优的卫生服务体系投入和产出,应当是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投入包括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产出是健康。这一体系并非规模越大、投入越多越好,因为任何投入都会形成成本,而成本需要买单者。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卫生投入,无论投入来自政府还是社会,将不会相应提高健康产出的水平,还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卫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是提供更多的预防服务还是更多的高端医疗服务,依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医院,从根本上决定着卫生服务体系的效率水平。 质量是卫生服务的生命。没有质量的卫生服务没有任何价值,即使这些服务是免费或者低价的。卫生服务竞争的核心是质量而不是价格。卫生服务质量首先体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上,是否符合卫生服务体系每个层级对于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其次体现在服务规范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能否提供标准化的卫生服务;再者体现在服务的连续性上,使得群众从不同卫生服务提供者得到完整和系统的服务。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前瞻未来,也需要回望历史。任何一个体系建设都不能与历史隔断,而只能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我国过去六十多年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从每一个阶段中总结分析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图1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满足健康需要和需求需要建设一个可负担得起和健康促进效果最好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医疗卫生服务各层级间功能明确、梯度合理、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基础。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层级的提高,所需要的费用支出水平也越高,但健康促进的效果将下降。
图1 卫生服务体系分析框架 2 以人为本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应对上述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需求,需要构建和确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应是核心价值。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体系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表1)。 (1)人文关怀。卫生服务关乎生命,其使命是促进健康、提升生命质量,对健康价值的最高追求、对人的尊重是以人为本卫生服务体系的人文特征。患者寻求医疗卫生服务,不仅仅是解除病痛和延续生命,也需要精神慰藉和心灵关怀;不仅仅受益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和沟通。一个充满着物质和技术,但缺乏人文关怀的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居民的期待和需求。 (2)利益相关。在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体系中,居民、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是利益共同体。社会尊重和厚待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全心全意为居民的健康服务,健康社会及其发展助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将患者与医务人员对立不利于建设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体系。 (3)基层为本。如图1所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用较小的成本解决主要健康问题的服务提供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社区、贴近居民,居民对其所提供的服务可及可负担。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能力强化为本,可以筑牢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保障卫生服务基本供给,化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基本矛盾,提高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效率,确保卫生服务公平性。基层为本还意味着关注社区利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关注社区内群体健康而不仅是单个患者。一个基层孱弱的卫生服务体系,将不可能支撑快速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也不可能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