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15)05-0004-06 历史主义是一种史学思潮,也是一种学术实践。对它的实质和内容,中国学界一直在探索与论争,以致今天还有人将它与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历史偶像主义等混为一谈。但在中共历史研究中,人们却习惯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法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很少讨论或应用历史主义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直到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向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发起挑战,大家才想到明确树立历史主义旗帜的意义。然而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要立好这个旗帜,就很有必要讨论一下历史主义的源流、观点、态度、原则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认知历史主义源流。“历史主义”(histograms)一词源于西方,起初由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于1797年使用,其本义是要人们重视文化的独特性与人的个别性。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维科、伏尔泰、黑格尔、费尔巴哈等都曾提倡过历史主义,但真正对它进行科学阐释并应用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4年恩格斯就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①。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研究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不仅打破了黑格尔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也纠正了费尔巴哈历史观中的人本主义,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也正是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自豪地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② 中国早期理论界是经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接受历史主义的。1924年瞿秋白就在《现代社会学》一书中专门讨论了“社会科学中之历史主义”,指出历史主义“亦可以称为‘历史观’,因为一切现象不当做永久的看,而只是历史的过渡的形式,有生有灭的”,因此要用历史的发展眼光来观察社会,“这亦是互辩法的原理之一”③。显然,瞿秋白的论述还只是着眼于历史主义的分析功能,还没有将其提升为一种历史分析的指导思想。直到14年后毛泽东才正式向全党发出了贯彻历史主义的号召。在1938年10月《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④在1942年3月《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毛泽东还曾用“古今中外法”来概括历史主义的基本内涵。他说:“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这就叫做‘古今中外法’,也就是历史主义的方法”⑤。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历史主义曾有过三次激烈论争。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由艾思奇、黎澎、漆侠等学者发起,主要是针对历史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问题。范文澜、翦伯赞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参与其中,并各自检讨了其史学著作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第二次发生在1958年发起的“史学革命”中,由翦伯赞、郭沫若等人发起,主要是针对历史研究中“片面性、抽象性、简单化、绝对化、现代化”等问题,认为阶级观点不能替代历史主义,“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历史事实作出全面的公平的论断”⑥。翦伯赞后来还因此被批判为“坚持历史唯心主义的挂帅人物”,“反共知识分子”⑦。第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由张芝联、许永珠、蒋大椿等人发起,主要是针对“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各种非历史主义观点而展开。这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史学工作者的思想解放和理论自觉。 从上述论争的思路和内容看,我国学界的讨论还主要局限于要不要坚持历史主义的问题上,即便有所深入,也主要是围绕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关系层面展开。由于受到时代环境和研究视角的局限,对历史主义理解甚至还有“笼统化”、“抽象化”的倾向。这也是当代学术界仍然存在各种非历史主义倾向和做法的原因之一。不过,在这些论争中大多数党史研究者却置身事外。这固然有党史学科特殊性这一外在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因知识、学养等内在条件决定党史研究者不能不置身事外。 第二,坚持历史主义观点。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对历史主义观点的形成曾有过非凡贡献。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伟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⑧在黑格尔之后,历史主义逐步演化为两大流派,即思辨的历史主义与批判的历史主义。前者在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中得以延伸和发展,而后者则由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改造为历史绝对主义。 对于这两大流派,马克思主义者都有不同的意见。在黑格尔看来,理性的“神意”不仅表现在自然事物中,而且表现在世界历史中。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曾公开表示:“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⑨针对历史绝对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也采取严厉批判的态度。葛兰西就明确指出:“只有实践哲学是彻底‘内在论的’观点。应该特别注意批判地审查思辨性质的历史理论。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写一部新的《反杜林论》,并且大可称之为《反柯罗齐论》。”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