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转型五要素和基于亨利·埃茨科维茨的三螺旋理论是学术创业研究的两大主线,但进一步而言,与大学相对应的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却鲜有文献涉及。[1]对于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到底由哪些要素构成,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国内有学者尽管已有初步的探索[2],但并未对学术创业力的构成要素做出界定,成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高,不同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也无从考量,更缺乏定量实证研究。 本研究在分析学科组织学术创业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学术创业力的构成要素为自变量,重点解决学术创业力和学科组织绩效的关系问题,以期对促进学科组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创业型大学的本土化进程有所助益。 一、学科组织学术创业力的内涵 学科组织是由战略、结构、文化、人员、流程和物质技术所构成的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大学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基本组织单元。[3]宣勇指出,学科建设有两种内涵,其一是一门门的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其二是作为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组织的建设。而大学学科建设应以提升学科组织的知识生产能力为根本目的。[4]综合上述学者观点,学科组织即是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组织建设,是以知识的发现、传播和应用为使命,以学者为主体,以知识信息和各类学术资源为支撑,依据知识的具体分类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创业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按照国家重点学科或省重点学科对应的名录,主要是指一级或二级学科组织。 埃兹科维茨认为,学术创业既是内源性的,因为大学研究团队具备了类似企业的品质;也是外源性的,因为基于大学的发明创造必然会部分受到外部的影响。[5]李华晶认为,学术创业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指学者或学术组织参与商业创业活动;其广义上还包括对学术生涯的创业型管理。[6]笔者认为,学者或学术组织将学术成果商业化或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并且反哺学术的进一步提升,注重学术和创业平衡,即是学术创业。 学术创业活动的具体形式不仅包括技术转移、衍生企业等,还包括大学系统内部的战略更新、转型和创新。常见的学术创业活动主要有科技园、衍生企业、专利和许可、产业合同研究、产业培训课程、顾问咨询、培养有创业能力的学生等(硬活动到软活动)。[7]Hussler指出,学术创业没有最佳的形式,大学应忽略活动类型,而应更关注其是否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效益。[8] 可以说,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是指学科注重学术和创业的平衡,融合一系列内部和外部要素,从而促进传统的大学学科组织向知识创业型组织转型,最终使学科组织绩效提升的一种组织能力,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学术创业力既是内源性的亦是外源性的,它有助于克服传统学科建设过于内源的局限。其次,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组织能力,具有一定动态性。再次,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主要指学术型的创业,且指在创业初始阶段,受学术组织情境的影响较大。 二、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一)自变量: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 Rasmussen等提出大学系部的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人员(机构)支持能力和整合资源开发机会的能力。[9]Rasmussen还通过访谈研究得出,大学加速学术创业的能力包括行动拓展能力、学术和商业利益平衡能力及新资源整合能力。[10]O'Shea则基于文献综述在其文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学术创业分析框架图。[11]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的内涵,本研究假设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含有四个变量(构面),即学术支撑构面(AX1-AX7)、资源整合构面(RX8-RX16)、管理支持构面(SX17-SX22)、机会探索构面(OX23-OX29)。学术支撑构面是指学科组织注重提升内功,有学术研究能力强或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有良好的声誉,有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科团队,有良好的实验室或创新平台;资源整合构面是指学科注重产学合作,研究方向注重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地理位置亦注重邻近,学科成员能有一定时间与产业界合作交流,学科课程或人才培养、科研能较好整合产业界资源,有比较注重知识共享、学习型的学科文化;管理支持构面是指创业在学科组织层面受到重视,注重创业的合法性机制,政府、学校、学科领导能对学科的学术创业活动进行鼓励及支持的态度,学科成员创业时亦会获得商业管理技巧或科技转化平台的帮助;机会探索构面是指学科组织注重创业机会的探索、识别和快速把握,注重围绕现实问题进行学术或创业,经常能获得跨学科的网络活动支持,学科带头人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学科成员创业意愿强,学科带头人也有一定自主权,且规章制度灵活,学科里有鼓励创业的激励政策。依据学科组织的学术创业力的四个变量,本研究最后选取自变量测量指标共29个,具体见表1。
(二)因变量:学科组织绩效 Owen-Smith等在研究生命科学学科如何学会商业化研究时,用前沿引用数和重大专利来作为评价指标。[12]而Mars提出,学术创业不管是市场导向还是非市场导向,现在要更注意平衡,注重价值创新,既要考虑有形价值,也要考虑无形价值。[13]Gulbrandsen在调研挪威大学终身教授产业资金投入与绩效产出关系时,对绩效评价用了学术产出、创业产业及学术和创业相结合的产出。[14]结合相关研究,本研究对学科组织绩效的评价主要用李克特量表七级打分法,选用的主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科组织的有形产出(出版物、专利、咨询收入等)和无形产出(满意度、社会声誉等)指标。最后选取因变量测量指标共八个,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