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开启欧洲之旅,访问法国和德国。这是莫迪政府上台以来首次对欧洲国家展开的访问。然而,在这次访问中,原本计划对欧盟布鲁塞尔总部的访问却由于所谓“后勤”原因而取消,悬置了两年多的印度—欧盟首脑峰会又一次被推迟,预计将在2015年年底召开。而这一事件再次凸显近年来印度—欧盟战略伙伴关系(以下简称“印欧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尴尬境地。 2004年11月,第五届印度—欧盟首脑峰会在海牙举行,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印度和欧盟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使印度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俄国、日本和中国之后第六个与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在2005年的第六届印度—欧盟首脑峰会上,双方通过了《联合行动计划》,为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与拓展确定了更加具体而详尽的目标与议程。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战略伙伴却仍被认为是“徒具虚名”。正如加拿大外交官戴维·马龙(David Malone)所言:“(印欧战略伙伴关系的)这些措施主要是引导双方进行对话,承诺保持双方的沟通,成立各种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以探索合作的空间,而不是采取重大的政策措施或者在彼此的经济政策上有所突破。”①双方争议的议题和分歧仍然继续存在,阻碍着战略伙伴关系的纵深发展。 印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是否有可能摆脱当前的“冻结”状态?2014年5月上台的印度新总理莫迪,与2014年7月当选的欧盟委员会新主席容克,为印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增强了信心,但能否给停滞的印欧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拟从印度外交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讨论欧盟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和角色,分析欧盟在印度外交布局中的战略权重,理解印欧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分析印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经贸领域的发展,以此观察这一战略伙伴关系停滞的原因所在;最后针对印欧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分歧点,评估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 欧盟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2年,印度国防学院(National Defence College)与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的《不结盟2.0:印度21世纪外交和战略政策》报告甫一发表,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它声称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看法,但由于八位作者具有强大的官方背景②,因此被普遍认为可能代表着印度未来外交的方向。 在这份颇具影响的报告中,只字未提欧盟在未来印度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印度—欧盟战略伙伴关系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报告中提及印度与欧洲大国的关系,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也主要是基于如下考量:“对印度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与尽可能多的大国保持深度而广泛的接触,这种接触对于发展印度的技术和军事能力、分散经济风险,以及信息和观念的交流,都是至关重要的”。③而在近年出版的印度外交的著作中,基本上看不到专辟一章讨论印度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关系,至于欧盟就更谈不上了。④显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欧盟(甚至欧洲)在印度外交中的边缘地位。 究其原因,尼赫鲁大学的拉亨达克·金(Rajendark Jain)教授认为,一般印度人难以理解欧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经济与政治机构。因为,一方面它既不同于印度周边的地区组织(如南盟、东盟),另一方面它又远离印度,并不在印度直接邻国的范围之内,一般印度人懒得费力去理解它。⑤欧盟的特殊性确实有碍普通印度人对它的理解。但是,显然后一种地缘政治的解释更具说服力。 冷战结束后,印度外交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⑥二十多年来,印度外交事实上保持着很强的连贯性,将发展印度的国内经济当做优先任务,同时构建周边良好的邻国关系,以及全球稳定的大国关系。虽然每届政府的具体政策有所差异,但是这种差别更多的是体现在外交手段上,而非目标。正如中国外交的“四个布局”,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主导着中国外交的基本方向。印度也有自己版本的“外交布局”。2006年,时任外交部长的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现任总统)阐述过印度的“三环外交”。他认为,在直接邻国(immediate neighbourhood)一环中,印度必须确保自己是邻国真心实意的首要伙伴;第二环是从亚洲到印度洋沿岸的延伸邻国(extended neighbourhood),即现在所谓的印太地区,印度必须在这一环中大力追求经济外交,寻求制衡其他大国的影响力(主要是中国),阻止它们损害印度的利益;第三环是“全球舞台”,印度必须作为一个关键玩家,一方面确保国际和平与安全,另一方面确保稳定的经济和贸易机制。⑦ 外交的范围和目标与国家整体实力是大体一致的,而“三环外交”大致界定了印度外交的方向与重点。“三环外交”主要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印度的外交取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印度仍旧是一个区域性大国的现实,或者如美国著名印度专家斯蒂芬·科亨所称“典型的中等国家”。⑧印度的领导地位和霸权仍然局限在南亚范围之内,因此追求的利益范围主要聚集在周边。南亚的直接邻国无疑是印度外交的重心,是印度所必须确保的“势力范围”。而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日本既是“全球舞台”上的大国,也属于印度延伸邻国的范围之内,在印度外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反,欧洲国家不属于印度的延伸邻国,而且伴随着印度的崛起,欧洲在国际舞台的相对地位正在不断下降。因此,在印度外交半径中,印欧关系自然要弱于印美、印中、印俄、印日关系。就此而言,近年来印欧关系的“冻结”状态也属“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