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稿:2015年8月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15)10-0104-29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采取了更为积极进取的外交姿态,提升了对周边外交的布局意识并加大了相关工作的力度。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2013年9—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此后,经过2014年前后各部门紧锣密鼓的座谈、规划和部署,这一倡议在中国国内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在此期间,中国还与有关国家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并为此专门设立丝绸之路基金,以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又联合发布了名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官方文件,①它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项国家大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激起广泛讨论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引发了强烈反响和不同解读。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特别是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中小国家,由于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资金严重匮乏,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所以它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持欢迎态度。②还有一些沿线大国,它们既想分享“一带一路”战略可能带来的好处,但是又担心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因而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例如,印度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就存在着较大分歧,“机遇论”和“挑战论”并存,官方则采取了“没有态度”的表态,显示出谨慎应对的立场。③除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域外国家的态度也至关重要。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决定了参与国家不是固定不变的,更不会局限于沿线各国,而是对所有国家开放;另一方面,在一个相互依存、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离不开域外国家尤其是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显而易见,在众多域外国家中,美国的角色无疑是最为突出、也最为值得关注。 美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利益触角早已遍及包括“一带一路”辐射地区在内的全球各个角落。不仅如此,美国还是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因此,“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其后续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的影响,这凸显了把握美国态度的必要性。④第二,美国是现有国际秩序和游戏规则的主要创设者和主导者,是既得利益国家。面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折射出的新理念以及设立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新机制,美国会竭力维护其既得利益。第三,美国虽然不是“一带一路”域内国家,但是在沿线却遍布着诸多盟国和伙伴国家。借助于同盟体系和军事实力,美国具有介入——无论是支持还是搅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事务乃至一些国家内政的多种资源和手段。第四,美国也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其涵盖范围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所辐射地域具有重叠部分,未来双方将面临如何在“重叠区”进行协调与合作的问题。第五,“一带一路”倡议分别涉及欧亚大陆和“印—太”两洋,它们对美国的地缘重要性不言而喻:主宰欧亚大陆将能控制世界上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而掌控“印—太”两洋也会对其海洋实力地位走势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一带一路”规划将会对美国继续“管理”欧亚大陆和维持海洋霸权方面产生影响,美国势必会予以战略关注。第六,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一对大国关系,中美两国任何一方的对外战略选择都有可能会对彼此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如果双方因沟通不畅或误解误判而引起不必要的纠葛,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有必要照顾到美国的关切和反应。 那么美国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令美国社会产生相应认知的内在原因是什么?面对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美国已经或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回应?中国又将如何应对?迄今为止,虽然美国官方尚未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明确回应,但是通过对美国媒体、智库、学界的讨论和部分官员的言论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解答。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围绕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意图的认知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就美国对该倡议所产生的影响与发展前景的认知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然后对美国采取的政策回应进行分析和评估,最后对中国的政策选择进行必要的思考和讨论。 二 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意图的认知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国新闻媒体、学术界和智库机构等都对之予以一定关注,并进行了多角度报道和分析。尤其是2015年3月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外交神经。有美国官员公开指责英国“不断迁就”中国,声称这种做法“不是同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打交道的最佳方式”。美国政府还为此发表了一份措辞尖锐的声明,希望“英国加入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确保这个由中国主导的新投资银行坚持高治理标准”。⑤此后,又有澳大利亚、韩国等美国盟友成群结队地加入,更是出乎美国决策层的预料,并由此引发了主流媒体和重要人士对政府“误判形势”的广泛批评。⑥从总体上来看,美国国内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抱有警惕和防范心理,甚至不乏偏见和误解,普遍认为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这一周边外交战略构想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等多重动机。根据报道内容和学术观点差异,可以将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意图的认知分为如下几种。 (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论 众所周知,亚洲拥有全球超过60%的人口,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的1/3,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然而因建设资金不足,一些国家的公路、铁路、桥梁、机场、港口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长期严重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鉴于此,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着重加强了基础设施资金筹措问题。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印尼期间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向包括东盟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⑦2014年11月,习近平又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他还向外界明确表示,丝路基金是开放的,可以根据地区、行业或者项目类型设立子基金,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