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5)05-0115-09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纪念三八、五一、五四、七一等重要节日以及七七抗战、辛亥革命、十月革命等重大事件,举行了系列活动,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缅怀,强化了历史记忆;又表达了中共抗战主张,有效实施了抗战动员。纪念活动是中共抗战动员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本文拟就纪念活动中的抗战动员目标、方式、效能作一初略探讨。 一、纪念活动中的抗战动员目标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借助纪念活动进行抗战动员,其目的在于凝聚全民族力量,协调各党派关系,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1938年后,每逢七七纪念,中共都要发表通电、宣言或者口号,以动员、集中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1938年7月6日,中共中央为抗战一周年致电蒋介石及全国抗战将士,号召全国同胞“进一步精诚团结,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积极援助前线,一切服从抗战,为民族国家之最后解放奋斗到底”。①这是中共全面抗战主张的重申,也是中共抗战动员基本立场的表达。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发表对时局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将士“坚持抗战,动员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展开全民族的全面的抗战!”②这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全民族抗战的总动员。除七七纪念外,中共借助其他纪念活动,也发出全民族抗战的呼声。1939年5月1日,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一文中强调:“全国民众奋起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③这一表达,说明民众抗战与抗战胜利的内在关系,阐释民众投身抗战的意义。 在抗战动员过程中,中共善于利用纪念活动与动员对象的契合,对军人、工人、青年、妇女分别进行动员。军人是抗日的中坚,抗战一周年纪念时,中共中央赞扬全国抗日将士“英勇奋战”,并希望其能“再接再厉,坚持抗战”。④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二周年发表对时局宣言时,向前方数百万将士表达了崇高敬礼。1944年7月6日,中共中央发布抗战七周年纪念口号,要求全国军队“积极作战,加强团结,粉碎敌人的新进攻”。⑤这是借助七七纪念对全国军人实施的抗战动员。工农是抗日的主力,中共注意利用五一纪念对工人进行抗战动员。1938年5月1日,周恩来为《新华日报》五一纪念专刊题词:“全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战中来纪念‘五一’,实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全中国工人阶级应努力于民族解放以谋自身的解放,另方面应联合全世界工人阶级反抗暴日的侵略以保障世界和平。”⑥这里与其说阐释了五一纪念的意义,不如说阐明了工人阶级在抗战中的使命。1939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职工运动与“五一”工作的决定》提出:“中国工人阶级过去现在都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地位”,抗战以来的事实表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觉悟的并且是抗战中重要力量之一”。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党部“参加或组织五一的大会、纪念会、座谈会,解释五一的意义与工人阶级在抗战中的作用,进行组织工人及领导工人参战的各种工作”。⑦肯定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阶级觉悟,其目的在于激发工人参加抗战。青年是抗日的先锋,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出席延安青年纪念五四晚会并发表讲话,号召青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时,毛泽东强调:“现在的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青年们在这个阶段里,是负担了重大的责任的。”⑧他希望青年到工农民众中去,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妇女是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1938年3月15日,《新中华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妇女在抗战中担负了重大的责任,必须把妇女群众组织起来,必须有大批的妇女干部领导妇女工作。”⑨让妇女明了肩负抗战责任,其意在提升妇女的抗战热情。1939年3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指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是没有女子参加,就做不成气。我们打日本,没有女子参加,就打不成”。他号召妇女“参加男女合起来的团体,组织妇女自己的团体,参加自卫军等等”,以在民族自卫战争中“表现出她们应有的力量”。⑩毛泽东的这番讲话,旨在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在抗战中争取妇女的自由与平等。三八妇女节是国际性节日,中共力图利用这一特点,以唤起国际妇女界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形成世界妇女的反帝反战联合。1941年2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三八妇女节工作的指示》提出,在反对世界帝国主义大战、保护妇女切身利益等口号之下,进行抗日动员,并主张通电苏联、日本、英、美、德、法、意、印度、朝鲜、台湾、南洋各地妇女,号召共同实行反帝反战的战斗。(11) 协调各党派关系共同抗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既有合作,也有冲突。为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化解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中共注意利用纪念活动协调国共两党关系。1939年7月7日,乘抗战二周年纪念之时,中共中央发表致国民党书,分析抗战局势,说明如何支持长期抗战的具体方针,强调“全民族的团结系于各党派的合作,各党派合作的中心,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关系。”(12)1943年7月1日,《解放日报》为纪念中共成立22周年发表社论指出:“根据历史证实了的经验,我们认为,如能加强国共两党的团结,抗战中的一切困难即可迎刃而解。”(13)如此,中共借助纪念活动表达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合作抗战的愿望。 为维系国共两党的团结,中共一方面强调继承孙中山的遗产,另一方面表达对蒋介石的推崇。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认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认为这是“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一切国民党员,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爱国同胞,都应接受这个遗产而发扬光大之。”(14)毛泽东强调继承、光大孙中山的遗产,其意在为国共两党合作提供基本遵循,以维护国共两党合作关系。1939年3月12日,毛泽东出席延安纪念马克思、孙中山晚会并讲话,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在唤起民众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以求达到中国之自由平等上基本上是相同的,国共应该很好地团结,长期合作。(15)毛泽东试图通过说明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的相通,为国共两党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学理支撑。与此同时,中共尽力维护蒋介石的领袖地位。抗战一周年纪念时,中共中央肯定蒋介石有“统筹全局”之功。(16)1938年9月18日出版的《解放》第52期发表时评,既表达了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又表示不能动摇拥护蒋介石与拥护政府坚持抗战到底的方针,“我们将以极端诚恳的态度,帮助蒋委员长与政府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17)经历皖南事变之后,中共仍表达了对蒋介石的推崇,要求“共产党人与全国人民均应该拥护国民政府与蒋委员长领导抗战到底”(18),并且提出:“蒋委员长不仅是抗战的领导者,而且是战后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19)这一承诺,进一步提升了蒋介石的地位。应当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维持,与中共采取的上述策略不无关系。 除协调国共两党关系外,中共注意利用纪念活动协调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抗战三周年纪念时,毛泽东在《团结到底》一文中表示:“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20)这一关于政权建设的构想,留下了民主党派生存的空间,赢得了民主党派的认同。抗战五周年纪念时,中共中央进一步申明:“中国各抗日党派不但在抗战中应是团结的,而且在战后也应是团结的”,我们愿尽自己的能力“来与国民党及各抗日党派商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及建设战后新中国的一切有关问题”。(21)从这里,各民主党派可感知中共的诚意与中共对待民主党派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强化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