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文化”的历史图景与未来路径 温雯(深圳大学)《/ 福建论坛》,2015.8.55~61 McCall将“创客文化”定义为:致力于个人制造的专业人士与爱好者形成社群并不断壮大的景象;对于其制作的作品,可以是技术装置、开源硬件或软件、时装、家庭装饰,乃至任何可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作品。换言之,“创客文化”的使命在于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中来,并把新的技术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而“创客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也在于:首先,“创客文化”扩大了创新主体,从专业科研人员扩展到普罗大众,从实验室走向车库、创客俱乐部、创业咖啡室以及创客学校等社会空间;其次,“创客文化”拓展了创新领域,从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鼓励来自不同背景的创客跨界合作,推动产业革新;第三,基于以上两点,“创客文化”推动了创新文化的发展,为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创客文化”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创客群体相对小众,尚未形成人人动手制作的局面,且作品相对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其次,除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外,致力于“创客文化”培养的创客空间还占少数。第三,开源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尚未厘清;创客经济生态尚未形成。对此,可从以下几条路径发展“创客文化”。主体培育方面,大力发展“创客教育”。载体打造方面,创客空间的定位、设计、容量可以不同,但是鼓励创新与分享的核心需要坚持。在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的同时,也应注意传播“创客文化”的创客空间的建设,从而使“创客文化”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生态方面,平衡“知识产权”与“开源创新”之间的关系。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开放源码促进会(Open Source)等机构对专利共享的形式做了探索;特斯拉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即可以去申请专利,但把专利与创新者分享。“创客文化”经济生态的实现需要打破阻碍创新的机制,实现创新无边界。此外,还应通过创客嘉年华、创客马拉松、创客竞技、创客比赛等活动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应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题或目标,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同时,发挥我国的制造业基础,充分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这也是促使“创客文化”与国际“创客运动”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应对 刘荣(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研究》,2015.5.218~223 “文化”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内涵丰富的一个词语,要准确界定文化概念很困难。但文化是嵌入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并受其影响最大的、不能回避的一种事实。在此我们无意对文化概念做更多地讨论,主要是从器物层面阐述文化及其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由于文化涵义的复杂性,对文化安全内涵的解释也不统一。有学者从“国家内的文化安全(广义的)和国家文化的安全(狭义的)”阐述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后,指出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文化主权,那就谈不上什么国家文化安全;反过来,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胁,从根本上说,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文化主权受到了威胁或削弱。有些学者从国家安全系统构成要素角度,指出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系统中的“派生要素”或“非传统安全要素”,其本质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保持与延续,实质是国家的社会特征的保持与延续。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概念对全球性框架中民族生存相互关系表达的实质性内容,具象化为不同的民族共同体在全球性的交往已成常态的条件下,如何在其内部的文化价值系统中保持其主流或核心文化价值观主导地位的稳定性的基本问题。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对文化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做了这样那样的解释与界定,对文化安全在国家体系中的重要功能作了详尽的阐述与说明。可以看出,不论是政治学界还是文化学界抑或是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在不同层面进行各自意义上的阐释。这说明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进一步作文化安全的探讨有许多借鉴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