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35(2015)02-0154-07 自从1983年参加首届全国民俗学讲习班并进行民俗研究,已经30余年。如果从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开始,时间更长得多。而研究中国茶文化,我也几近30年。在这长时间内,茶俗是我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把茶文化与民俗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中国茶俗学”是我不断思考的学术问题。我与叶静博士合作,完成了专著《中国茶俗学》,并于2014年12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借此机会,现将中国茶俗学的理论构架要点介绍如下,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意见,以便不断完善。 任何学科的确立,必须首先明确其定义和内涵,明确其属性和学科定位,明确其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茶俗与茶俗学虽是一字之差,两者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于关于茶俗事项的表述,后者则是前者基础之上的学科称谓。前者是学科的基础,后者是事项的理论概括。 一、茶俗的定义及其内涵 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茶道、茶艺、茶俗堪称“三足鼎立”,互为影响。如果说,茶道是灵魂,茶艺是形象,那么,茶俗就是基石。任何建筑,没有深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健美的形象,也更不可能有高尚的灵魂。正是由于茶俗的存在,才使茶文化的体系如此根深叶茂,如此博大精深,如此动人心魄。 应该如何定义茶俗呢?这自然也与茶道、茶艺一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与前两者有别的是,竟然很少有论者给茶俗下定义,只是在叙述具体事项时,表明作者对茶俗的取向,大多局限于茶的品饮风俗。而余悦在参与编撰《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时,则给茶俗以清晰的界定和概括:茶俗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变化。在不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不同。因此,茶俗具有地域性、社会性、继承性、播布性和自发性,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信仰、游艺等各个层面。 所谓“地域性”,是指茶俗产生和存在于特定的区域和环境。这种茶俗在空间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可以称为“地理属性”,或者是“乡土属性”。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举凡地理位置、温度气候,物产特点、生活习惯,还有社会环境、文化氛围,都会使各地茶俗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茶俗表现出来的南北差异、城乡差别,正是地域性的体现。其实,地域性还可以精准到更小的范围。同为山区,由于自然封闭程度的不同,各自的茶俗会有区别;同为江南,对于茶的嗜好、品饮方式也会有距离。工夫茶传统的多种流派,如同为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和铁观音就并非完全一样。 所谓“社会性”,是指茶俗在一定社会时期产生和发展,并且带有深深的社会烙印。例如:饮茶风俗的真正盛行,始于唐代。据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在开元、天宝年间,饮茶之风稍有蔓滋;到广德、大历年间,则“遂多”;而至建中之际,“已后盛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也说道:“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唐人的两则记录,正好说明了茶俗的这种社会性。 所谓“继承性”,是指茶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世代承袭的特点和方式。我们所说的“世代承袭”,并非父传子、子传孙式的家族传承,而是从整个历史时代、整个社会群体方面的观察,是一种历时性的考察角度。例如:“时新献人”的赠茶习俗,也就是新茶初制时以茶为礼,馈赠亲友。这种赠茶风俗,唐人作品常有记叙。著名大诗人李白漫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僧人中孚赠他以前所未见的荆州新产仙人掌茶,故作《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致谢。“时新献人”的赠茶习俗,一直延续到当代。 所谓“播布性”,是指茶俗具有传播和散布的自由属性。这是与“继承性”相区别的从空间视角的考察。茶俗的播布性,存在多种层面:一是带有本土特征的区域内传播和散布;二是跨越地域的较为广泛范围内的传播和散布;三是超越不同阶层的传播和散布。播布的方式,大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也有的是通过书面的或其他媒介为载体,加速和扩大这种茶俗的影响力。当然,播布还与接受有关联。播布并非一定接受,只有接受了才会产生实效性。如潮汕工夫茶原来带有很强的地域性,但现在已经超越地域和阶层,成为全民性的茶俗,这就是例证。 所谓“自发性”,是指茶俗的发生和发展是由自然状态的、自发自为的。茶俗的出现,除了极个别事项外,大多是在不经意间油然而生,并非由于政府或其他强力的介入。这种“自发性”的存在,使茶俗具体产生的时间很难界定,只有大体的一个时期。而且,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上的茶俗,只能根据已有的文献界定其时间,但文字的记录往往落后于真正发生的准确日期。同时,“自发性”也带来了首创人员的模糊性,很难说是某人的创造、创意、创新,只能是一定区域的群体意识和行为。 茶俗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的饮茶活动中,民众对伦理道德、未来生活的愿望和对社会的美好追求,也会渗透到一杯茶汤中。以茶敬客,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习俗和最基本的礼仪;以茶敦亲,是通过晚辈向长辈敬茶表现出敬尊长、明伦序的重要内容;以茶睦邻,是以茶和睦邻里、友爱相处的象征;以茶赠友,是“茶表敬意”和增进感情的办法;以茶联谊,是聚朋会友、共赏佳茗、增强友谊的方式。甚至“吃讲茶”,都是以茶化解仇恨、解决矛盾的有效形式。这些茶俗,表现出和睦、和谐、和平、和美、和乐、和气、和洽、和亲、和善、和顺、和悦等一系列风尚,也是茶文化核心“和”的体现,对于今天“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