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15)03-0139-06 “谚”本义是“传言”,本文所说之“谚”是从话语学角度提出的广义概念,概指汉语熟语和名句,即包括民间普遍流传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高、流行面广的“谚语”“俗话”“成语”和源于经典文本的经典名句。谚语的形成、发展与应用,渗透于文化的各个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涵盖力。因此,对谚语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应将其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引谚现象已形成一种话语模式,更具有文化的代表性。目前,学界对政治人物的引谚这种话语模式的理论探讨有所欠缺,本文旨在对政治人物引谚话语模式作—文化阐释。 一、政治人物引谚与政治观点的表达 法国哲学家福柯即认为,话语是与权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福柯的话语理论向人们揭示,话语乃权力的产物,在话语的实践中潜藏着权力的运作,因此,话语蕴含着权力,话语显现、释放并行使着权力,话语即权力。话语的争夺实质上即权力的争夺,话语的拥有意味着对权力的实现。”[1]权力寄于话语之中,话语不仅是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权力实现的工具。因此,话语表达方式,对于代表权力中心的政治人物的话语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而谚语的引用,无疑使这种话语表达更为直接地、生动地体现其话语意义。 政治人物的话语通常是一种政治形态化的语言,精炼、紧凑、通俗易懂,又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很强的逻辑性。从本质上说,“是统治阶级集团为了维护自己阶级利益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贯穿在话语之中,并通过一定的政治和制度保障,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传播、渗透和灌输以期教化民众,并为政治系统提供运行的价值趋向和总的规则。”[2]在当下的政治话语生活中,政治人物引谚不同于一般人的引谚。政治人物引谚是政治人物表达政治观点的一种常见形态,是一种日渐突出的语用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政治话语模式。 政治人物较早引谚的典型代表应该说就是毛泽东了。在《反对党八股》中,毛泽东引用歇后语将某些干部的发言形容成“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在强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时引用了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在谈到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力量关系对比时用了俗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堪称政治人物引谚的经典用例。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中引的俗语“谁个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后不说人”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以及周恩来所引的“活到老,学到老”也都令人过耳难忘,记忆犹新。 人们应该已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人物无论是即席演讲,还是发表重要讲话,常常引谚论理来表达政治观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人物引谚引起人们关注而且关注度极高的大概就是邓小平了。1992年春天,邓小平总书记赴武昌、深圳、珠海考察时说了一句谚语“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表达了邓小平狠抓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的政治主张。这句谚语后来成为坊间最流行的话语。 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在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中频频引用谚语。2003年6月5日,胡锦涛访问蒙古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演讲。演讲中,胡锦涛引用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形容中蒙友谊和合作。朱镕基曾引用谚语“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来说明民以食为天、“吃”对人的重要性。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经常引用名句谚语,如在2003年12月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引用了成语“和而不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乞火莫若取燧’,就是说向人借火不如得到燧石;‘寄汲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道出一个真理,即强国家必自力更生。 现任国家领导人也延续着引谚的话语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已经成了标志性的引用名句。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表达“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一政治理念时引用了多国的俗谚。习近平说:“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2013年3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句普通群众都明白的俗语表达治国的理念和改革的情怀。 在新一代国家主要领导人话风的影响下,中国的很多政治人物在讲话中都有引谚这种话语模式。如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大使馆例行记者会上引用中国俗话“奉劝”安倍晋三:“别看今日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话语形象生动、铿锵有力。 政治人物引谚除引用本国本民族谚语外,有时在跨文化语境中还引用他国、他民族谚语。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场合引用他国谚语成为常见的话语行为。如1999年11月25日,朱镕基借用一句马来西亚谚语“我们双脚站立的土地,就是我们必须撑起天空的地方”来评价东亚与中马抗击金融风暴、勇渡经济难关的智慧与勇气。2013年3月9日,时任外交部长杨洁篪引用阿拉伯谚语“实际行动证实了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谈叙利亚危机,强调尊重叙利亚人民的意愿和选择,不庇护任何人。2013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式在宁夏银川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俞正声发表主旨演讲时引用阿拉伯国家谚语“真挚的友情如同阳光,任何人都无法将其遮挡”,以此来表达久经考验,值得倍加珍惜的中阿友谊。2014年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钓鱼台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主旨演讲时引用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话,“中国改革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