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E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15)02-0057-19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和南北交通要冲,北望京畿,西邻中原,南接苏皖,东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山东开展了敌后作战,但中共以其进取心、坚韧性、灵活性终居上风,建立了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拥有山东大部地域和人口,成为抗战时期中共最主要的根据地之一。然国民党亦不甘放弃山东,在抗战胜利后力图卷土重来,山东由此又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点地区和内战的主战场之一,在齐鲁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战争大剧,并在内战进程的胜负演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共内战初期的山东战场为论述的中心,以期为这段历史进程提供更多学术视角的观照。① 一、国民党军困守一隅——全面内战爆发前的山东 抗战胜利后,中共不理会国民党令其“固守原防”的命令,以和平或武力的方式,在山东从日伪军手中接收了60余座城市,包括烟台、威海、淄川与博山、周村、临沂、菏泽、曲阜、济宁等地。而国民党军队则依赖铁路运输和投降日军的配合,由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指挥第12军自徐州沿津浦路北进,接收了山东省会济南;第8军由美国军舰运输自华南北上,接收了胶东重镇青岛;第96、51、77军进至鲁南津浦路沿线的兖州、泰安等地,从而形成了战后国共山东对峙的基本格局。 从抗战胜利到1946年1月停战令发布前,围绕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一方面,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针锋相对、讨价还价;另一方面,是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地争夺实际控制地盘。津浦路是国民党军北上接收的重点路线,在国民党军进驻济南后,与徐州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大体控制了津浦路徐州济南段,便于其后继续四下扩张,对中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形成较大威胁。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山东主力部队调往东北后,将苏北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并将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由陈毅任军长兼司令员,要求“截断津浦路,阻止顽军北上,并力求消灭北上顽军之一部或大部。为此必须立即组织一个强大的突击力量,布置于徐州以北、济南以南之适当位置,控制铁路一段,创造战场,以便打击北上顽军”。②1945年10月中旬,山东军区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以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为中心,发动阻击和攻击作战,迟滞国民党军北上。 津浦战役之始,中共部队首先在10月19日占领津浦路之邹县,随后向南北扩展,南段攻占滕县,围困临城、枣庄,北段攻占宁阳、曲阜,包围兖州、泰安。坐镇济南的李延年和困守临城的第19集团军司令陈大庆,均连电告急,称“援军如再迟延不到,恐将影响山东全局及铁路煤矿”;“恳速饬大军北上,否则鲁省恐将不保”。③蒋介石对此颇为恼怒,致电徐州绥署副主任汤恩伯称:“陈大庆精神萎靡,行动迟钝,贻误军机甚大,而且此次临城枣庄被匪围攻已久,损失颇大,而该总司令仍逗留后方,不知责任何在,应将撤职查办。……希弟亲赴徐州临城,负责整顿指挥为要。”④不过,这一时期国共两军在山东的作战地域、规模、烈度都还有限,集中在主要铁路通道周边。至1946年1月停战时,津浦路济南南万德至徐州北韩庄段、胶济路济南东张店至昌乐段,均在中共部队控制下,中共山东和华中两大根据地已连为一体,成为对国民党统治中心京、沪、杭地区最为直接的威胁。 1946年1月10日停战令颁发后,山东的热战暂时止息,但是,国民党的作战准备并未停止。在蒋介石心目中,武力解决共产党问题是谈判不成之后的既定方针,早在上年底,蒋已经在考虑“重新审核全国军队部署及剿共序列”,决定计划“剿匪”3个地区,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临城与鲁南区陈毅”。⑤1946年2月,国民党军方拟制名为复员计划而“实一作战计划”上呈,蒋介石于3月4日“批交军政、军令、军训三部秘密研究准备”。该计划将未来的军事行动分为三步,第一步拟攻占热河的赤峰、承德及察哈尔的多伦、张家口,同时以数军由海道输连云港登陆,以拊苏北鲁南“共军”之背而歼灭之;第二步则打通津浦线;第三步则再击灭冀南、豫北“共军”。⑥由此观之,包括苏北和山东的华东战场,在国民党的“剿共”军事计划中,实居于上下联络的中心地位。 中共方面,对于国民党的作战准备一直保持着必要的警惕,原本在停战协议和整军协议达成后预定实行的先期精简三分之一部队的计划,很快即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停止执行,停战期间的中共部队也获得了军事训练整备的时间。自1946年3月起,国共首先在东北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国民党军自沈阳一路北进,在5月中下旬先后攻占四平和长春。为了打击国民党的进攻气焰,中共中央决定:“我在大局上仍忍耐,惟须取局部报复手段。”⑦中共选择的“报复”地点便是山东,理由是:“一则时局发展是逐渐的,不是突然的,我宜从小的打起显得有理,不宜从大的打起,显得无理;二则消灭上述三部后看顽方如何动作,然后决定我主力使用方向,方不陷于被动;三则……我可于运动中消灭增援之敌。”⑧6月7日,山东军区以“讨逆”自卫作战名义发起进攻,先后攻占德州、张店、周村、枣庄等地,几乎占领了山东全境。中共的行动使蒋介石感到华东中共部队的莫大威胁,更加强了他准备在关内动武的决心,国民党随后调动第54军和第73军至山东青岛和济南,停战协定在关内实际已很难执行。蒋介石还在和美国调停特使马歇尔谈话时,明确表示“保障山东决心,告其宁可放弃东北九省,务必全力巩固山东。”⑨ 1946年6月,一方面是东北停战,关外战火稍有止息;一方面是关内国共关系日趋紧张,国民党高官多数倾向动武,内战已难避免。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建议,“如协议不能进行时,则以军事为主,政治为辅,迅即增调兵力,……以津浦南北段与胶济路及鲁西方面四路进军,扫荡山东之共军主力”。⑩6月13日,南京国防部举行作战会报,参谋总长陈诚提出国民党的战略方针是:长江以北应以军事为主,长江以南则以政治为主;战前准备极端重要,兵员粮弹补充愈快愈好,要统一思想,节约兵力,集结机动使用。参谋次长刘斐具体解说作战计划是:“今后作战方针,应关内重于关外。关内首先打通津浦、胶济两铁路,肃清山东半岛,控制沿海口岸。”(11)从苏北到山东,便成为国民党即将发起军事进攻的重中之重。由蒋介石决定的“剿匪”军事行动开始之期的排序为,苏北6月25日,胶济路7月30日,鲁南8月15日,津浦路8月30日(实际开始日期有前后参差)。(12)当时参谋本部方面有人建议陈诚,“应在鲁南方面集中优势兵力,扫荡陇海路以北地区”。(13)但考虑到军事部署的实况和地域重要性的区别,国民党的进攻重点起初仍然放在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