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是巴金久负盛名的名著,也被认为是新文学第一畅销书。它最初是在《时报》上连载的,巴金写好一部分便将原稿送到报馆,那一批原稿都没有保留下来。所幸,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巴金对其中一节做了补写,这份手稿保存下来了。对此手稿,巴金说:“一九三三年我第一次看单行本的校样,修改了一遍,第三十五章最后关于‘分家’的几段便是那时补上去的,一共三张稿纸。《家》的全稿都在时报馆丢失了,只有这三页增补的手稿保留下来。五十年代中我把它们连同《春》和《秋》的全部手稿赠给北京图书馆了……”①写此文时,手稿已经捐出二十多年,说“三页”是巴金的误记,实际只有两页和一张说明条。 这两页手稿,用纸是开明书店所印的直排稿纸,共20行,每行20字②。手稿是用蓝色钢笔书写的,字迹已经有些褪色。稿面有少量红钢笔修改的笔迹,看字迹是巴金的。稿纸的上端红笔分别写着:“第一页”、“第二页”。捐赠时,巴金在第一页的右上角贴了一张小小的说明条,上面用蓝色钢笔写着: 《家》(一九三三年)初版原稿两页,第三十五章最后一段。③人文本301至302页 《家》初版本共四十章,每章都有小标题,第三十五章的小标题是“祖父底死”,写的是高老太的死,在报纸上发表时,作者写到家里办丧事,觉慧、觉民兄弟厌恶那些场面为止。出书时,巴金在这部分之后,补写了两页,写居丧期间,儿子们开始分家、争财产的事情。显然,这是在强化叙述大家庭子孙的堕落和金钱对人心的腐蚀。 这段增补的文字,从“觉民弟兄就这样地被关在家里过了一个整天”起,到“这时候门帘忽然又一动,三叔带着咳嗽从祖父底房里慢步走了出来”为止,占了整整两页稿纸。巴金在说明条上提示,手稿上的内容在人文本《家》的301—302页上,我手头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6月北京第一版的《家》,这段内容从300页排到302页。手稿的最上端,有巴金用红笔写的“紧接581页排”的字样,查开明书店1933年5月《家》初版本,这段内容从581页开排,到次页结束。 这份手稿上有巴金在书写同时或完毕后的自身修改,另外,手稿上文字和《家》初版本刊出时有差异,综合这两种情况,汇列如下: 1.觉民弟兄就这样地被关在家里过了一个整天。第二天吃过中饭后他们两个就都跑出去了。觉慧先走,他自然是到阅报处去工作,他一直[在那里忙]到晚上才回家来。他想他的叔父们也许又要对他说那时候觉民还不曾回家。 几处修改中,作者用红笔在原稿上的修改为:在原来“一天”中,添加“个整”,变成“一个整天”。“阅报处”最初写作“周报社”。“他想他的叔父们也许又要对他说”一句,被用蓝色钢笔和红笔同时划掉。“他在那里忙到晚上……”,“在那里忙”蓝笔划掉,改为“一直”。 手稿与初版本之间的差异是:“中饭后”,初版本改为“中饭”。“他们两个都跑出去了”,改为:“他们就都跑出去了”。“……到晚上才回家来”,初版本中无“家”字。这之间的差异——即手稿中有的文字,在初版本中被删或修改,多半是巴金自己看校样时修改,也不排除开明书店发稿编辑的修改。 2.大厅上很寂静,诵经的和尚都已经[早]散去了。他走进里面,穿过天井向着堂屋走去,那里也是很寂静的。堂屋里没有一个人,周围非常阴暗。灵前一对蜡烛上结了大灯[烛]花,烛油还继续流下来,堆满了烛台上面。香炉里的香已经燃完了。 其中,手稿中红笔修改为:“都已经”改为“早”。“穿过天井向着堂屋走去,那里也是很寂静的。”整句删除。烛油还继续流下来,堆满了烛台上面。”“还”、“上面”两处均删除。 手稿中“大灯花”,在初版本中被改为“大烛花”,下面一段同样一处,也是这样改的。 手稿中“周围非常阴暗”一句为小字增补的,初版本及以后开明版各本皆在,1953年人文版及之后的版本中,这句又删除了。 3.“怎么今天就没有人来管事情了就这样凄凉?他们那般人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他这样自语着,就走到灵前去拿了铗子把灯[烛]花挟去,又点燃了一柱[炷]香。 手稿中“就没有人来管事情了”,同时被蓝笔和红笔划掉,改为:“就这样凄凉?” “一柱香”的“柱”字,1933年初版本也作“柱”字,我手头所存的开明书店1938年9月改订13版和1947年10月27版两个版本及1953年人文版中已经改为“炷”。然而,《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九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5月版)根据初版本收录的《家》,已经径改为“一炷香”,大约正如该书编者在当卷编后记中所言:这是“订正个别明显的文字和标点错误”。不过,这段话中有一句手稿中是正确的,初版本中标点排印错误,造成断句错误,新文学大系本也没有改正。这句初版本这样排印:“他这样自语着就走,到灵前去拿了……”,此处1938年开明改订版中已经改正。 4.“但是古玩字画是父亲平生最爱的东西,他不知道费了多么[很]大的苦心才把它们集起来,我做儿子的不忍心把它们再拿出来分[给他分散],”三叔在房里…… 其中,“不知道”,红笔划去。“多么”,红笔改为“很”。“把它们再拿出来分”,蓝笔改为“给他分散”。 “蒐集”,初版本和1953年人文本均与手稿一致。1959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十四卷本《巴金文集》第四卷收录的《家》中,改为“搜集”;新文学大系本,也直接改为了“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