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至今已逾七十载,这一体系的功过历来就是人们讨论和争议的焦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各国经济的凋敝、闭塞相比,如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发展至前所未有的广度及深度;这当然表明了该体系的巨大成就。然而,与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的长足进展相比,发展无疑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薄弱的环节;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看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发展领域的建树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或许正是由于上述对比和反差,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是:自创建之时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刻意忽视国际发展问题。乍眼一看,该见解似乎符合人们的直觉。不过,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最近对这一“常识”提出了有力挑战。凭借对二战期间国际关系史的深入考察,埃里克·赫莱纳在其新著中指出:与传统见解相反,最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划者们极为重视国际发展问题,用他的话说,发展曾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关键支柱”。① 赫莱纳的研究在澄清迷思、匡正误解的同时,也引出了新的重要问题:既然国际发展曾经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何以二战结束后不久即淡出世界经济舞台、以致迅速被国际社会遗忘?对此,赫莱纳并未展开分析,只是约略提及此番转折事关战后美国国内政治以及国际形势的演变。②这一探索性的阐释颇具启发意义,但要深刻理解国际发展进程重大转折背后的内在原因,仍需进一步加以探究。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为此提出一种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合理解释。我们的意图不仅在于追溯这一特定历史时段的真实面目,更在于通过对国际发展进程中不同行为体之间互动的考察,揭示二战以来国际发展兴衰的深层动力。具体而言,本文认为:二战后国际发展的“大转型”并非偶然的孤立事件;国际发展的起伏背后有着一以贯之的共同逻辑,即霸权国家始终以“利益交换”视角为基本判据,依照发展中国家对自身而言的战略价值来决定对国际发展进程的支持力度。贯穿上述考量及决策的,主要是现实而非理念层面、短期而非长期意义上的利益。事实上,通常被视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国际发展,其“公共产品”属性远较人们所认为的程度更弱。另外,霸权与发展中国家在该进程中“共同但有区别的利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跨时性和不确定性等关键因素,也削弱了霸权国家对国际发展进程的支持。 这一研究的意义何在?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本文以诸多史实资料为立论之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旨趣仅在于钩沉索隐;恰恰相反,对国际发展兴衰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背后,蕴含着强烈的现实相关性和明确的理论探究指向。从现实层面来说,近年来联合国系统、二十国集团峰会(G20)等主要国际组织对发展问题的日益重视,③新兴大国在发展领域引入的多项国际倡议及举措,④以及霸权国家政策重心的相应调整,⑤无不预示着国际发展进程可能迎来某种新局面或意义深远的变革。从理论层面来说,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和众多相伴而生、复杂难解的全球性问题之凸显,使全球(经济)治理成为国际关系学(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显学;然而,对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却越来越醒目地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块“短板”,其空缺亟待国际关系学者作出应有的智识贡献。而更其要者,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得失,这也正是我们选择该主题予以考察的基本动因。 为了尽可能清晰地阐释本文的核心论点,并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中予以审视和检验,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介绍文章的基本概念、前提假定,并提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回顾并梳理二战以来霸权对国际发展进程的承诺与实践;运用此前的分析框架来探究国际发展进程兴衰起伏背后的深层动力:最后总结全文并略加阐发。 一、国际发展:概念辨析与分析框架 “国际发展”或“全球发展”这一用语常可见诸国际关系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及国际经济组织的众多出版物。⑥然而,对这一概念的清晰界定却并不多见。就本文的主题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国际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以各种可能的方式给予另一国以帮助和支持,以推动其经济发展。⑦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发展的实施途径远不止于国际发展援助;事实上,国际发展议题及相关实践遍布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国际投资、国际迁徙乃至气候变迁等多个领域。 与贸易、金融等传统议题相比,发展是国际关系中新近出现的主题。后发展学派的流行见解认为,国际发展起源于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说中提出的“第四点计划”。不过,这一看法近年来已遭到许多学者的有力反驳。赫莱纳令人信服地将国际发展的起源进一步追溯至更早时期,即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睦邻政策实施阶段。⑧不论二战后国际发展在实践层面经历怎样的波折,一个公认的基本事实是:至少就规范层面而言,国际社会理应关注国际发展,并以相应举措来推动该领域的进步。正如罗伯特·吉尔平所言:现代之前,经济发展和国际财富分配问题鲜少出现在国际议程之列;这一情形在战后却大为改观,经济发展与欠发达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中的核心问题。⑨ 国际发展在规范层面受到的重视与在实践层面受到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学界数十年来的研究状况也体现了这一多少令人感到困惑的落差。尽管南北关系、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在国际关系学界几乎不存在争议,但事实上,除了20世纪60、70年代依附论曾经短暂受到主流学界的注意之外,与发展相关的主题在该学科尤其是美国学术界基本上处于边缘地位。⑩赫莱纳所言“布雷顿森林体系被遗忘的支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际发展议题少人问津的窘境。 在探究本文主题之前,对可选的分析视角加以审视,或许是必要和有益的。迄今为止,集中关注战后国际发展兴衰的系统性研究似乎极为少见。多数学者在提及国际发展时,往往将其视为一种公共产品。约瑟夫·奈即为其中代表,他明确表示:国际发展是“重要的全球公共物品”,(11)按照这一思路推演开来,“集体行动的逻辑”可能是考察霸权与国际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种适当的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