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开始的卢沟桥战争,一直打了八年,到1945年结束。战争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不断沉沦的走向,由受害者成为战胜国,洗刷了百年外敌入侵的耻辱;战争也改变了日本的命运,由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一变而为战败国——受到国际法庭的正义审判。当前,日本安倍政权虽极力掩盖其战争罪行,但无非欲盖弥彰。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站于新的历史起点,重温这一段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再次宣称要亡华 卢沟桥战争开始后,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就发出要征服中国之狂言,宣称:“今日日本唯一之途径,为痛击中国使之屈服而不再有主战之精神。兹据自中国战场上返回之军官所言,此次中日战争将属长期,大约将展至明春,或竟至明年之秋。日本为克服中国抵抗起见,已决定调动大军赴华,故已定退休之大将20员现已奉令复职,而军队之力量今已增至二倍,后将增至三倍。并据目前之情状,山东及广州即将成为日本军用飞机之目的地。”[1] 日本侵略者幻想再像甲午战争那样,夺取中国台湾,还得到大量赔款;像“九一八事变”及肢解华北那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大部分土地。根据日本关东军特务松室少将情报:“帝国可以欣愉者,乃中国官吏普遍的慑于恐日病而不敢稍行违抗帝国也,现在全华北约十分之七不能精诚团结联合应付,大都原自保主义维护自身之存在,在不违反帝国之原则下,苟延图存。此等个个孤立的小势力,其所关切者只此小集团之目前利益耳,当然虽抗帝国之攻击,故彼等自私的心理,实予帝国以非常的便利,竟可不战而胜,一言而获。日本内阁于7月18日所召开的五相会议,杀气腾腾,决定动员兵力,派兵侵华,可以一举而获大胜。”[2](P320-338)日本天皇裕仁批准了战争的爆发,还每日听取战争进行的状况。 但是,日本这次的估计和判断完全与中日两国历史命运错位,致使日本走向了灭亡的不归之路。 二、中国人民的抗日呼声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将中国推向生死存亡的抗战年代。南京政府每日都接到海内外华人拥护抗战、请缨杀敌的函电。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发表时局宣言,主要为三点内容:一是揭露了日本亡华的野心。“中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抗战则生,妥协则亡,从7月7日‘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敌人的铁蹄已经践踏了北平,敌人的炮火已经毁坏了天津。我们北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事业,已经沦为敌人进一步灭亡我中华的新根据地了。敌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他们要灭亡我地大物博的中国,毁灭我几千年来光荣卓绝的古国文化。现在我们全国上下,都已认定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二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坚如磐石。“在敌人猛烈侵略之前,我中华民族精诚团结、上下一致的精神,也发挥的最为透彻,最为坚实。今日政府当局要抗敌救国,全国国民也要抗敌救国。政府当局已决心牺牲,全国国民也已决心成仁。政府与人民到今天已经是吻合无间,融为一体”。三是定能灭此朝食。“中华民族已将熔炼像一团白热的火球,他将把敌人一切无耻的阴谋和残酷的进攻烧个精光。”[3]这些言论如实地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心声。抗争的思想已成为全民议论之主题,各地均弥漫着抗战精神。从后方几个省份的抗战情景就可看出卢沟桥的烽火,实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烽火。据《申报》记者讲:“‘卢沟桥事变’刚爆发,一经当地报纸号外披露,辗转相传,不到多少时候,整个的昆明市便被悲愤激昂的空气笼罩了。第二天募捐劳军,自动贡献一日所得,加紧公务员及学生军训,焚烧抵制仇货。有的青年在街头演讲。滇商李恒升立即捐款百万元家产,李正堂输出三十万元,报效国家。”[4]在成都,绅民自动在公园宣传,唤醒民众,督促政府,发动全民抗战。四川省主席刘湘表示:“今日华北情势,险达了极点,敌已全线动员,我亦决心抗战,川省虽在后方,各项准备工作万不可缓。总之四川所有人力、财力均可贡献于国家,军队必开赴前敌。民众在后方策应,内外一致,以期尽四川人应尽之责。义之所在,赴汤蹈火,所不敢辞。”[5] 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抗敌会、战时服务团,积极开展救亡工作。一些地区组成了妇女救护队,幼童义勇队。例如,“康藏地区,当地土著,迫于爱国心的驱逐,关怀着战事的发展。一般青年壮丁,均自动奋起,组织义勇队,以备随时效忠国家。”[6]同时,国民救亡歌咏协会成立后,教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到处都可以听得见高亢的歌声。募金扑灭汉奸,训练民众等等活动,都增加了抗战力量。 在西安古城,以“西安事变”到卢沟桥战争开始这一段时间最活跃,被称为后方的前方,抗战气氛特别浓厚。西安几份著名报刊,如《解放日报》、《西北文化日报》、《文化周刊》、《老百姓报》等一直宣称结束内战、一致抗日,抗战口号宣传单贴满全市大街小巷。革命歌曲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不绝于耳。笔者那时在西安师范附属小学读书,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到南院门西京电台演唱《黄河大合唱》,班主任带领学生到西安南郊村落宣传抗战思想。西安剧团公演《保卫卢沟桥》。更引人注目的是,许多文化人士、教授、艺术家和青年学生及海外进步人士,都是获得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北上延安抗日的。因为日军不断轰炸西安,家家店铺门前都有水缸和沙袋,马路中心挖了十余尺的防空洞。西安古城墙很厚,也改成防空避难所。西安接近前线,更显示了这座古老城市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力量。 上海华侨青年以敌寇深入,困难急迫,爱国情绪异常热烈,特组织华侨青年抗敌后缓会,以备从事战地各项实际工作,分向海外各地宣传,加紧华侨救国运动。上海艺术界人士发表声明:“此次暴日侵犯华北,举国痛愤。中央既具抗战决心,均产生有无中途妥协之严重表示,我民族存亡,系于此举,沪上艺术界同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做政府后盾,共赴国难,以争取我民族之人格,保全我历史光荣。”[7] 这种情景,正如《申报》时评《抗战的前途》所言:“卢沟桥的炮声一声响,抗战的呼声立即响彻了全国。我们不怕暴敌的威胁,我们不怕暴敌的进攻,敌人一切的凶横残暴的手段,只有使我全国同胞的团结精神与抗战决心愈益巩固而加强。”[7] 三、迟到的觉悟与三个战场的形成 卢沟桥战争爆发十天后,蒋介石方于1937年7月17日发表抗战宣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之责任。”但仍声称:“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以和平外交的方法,求得‘卢沟桥事变’的解决。”那么,国民政府的最后底线是什么呢?按照蒋介石的说法就是平津沦陷。蒋介石讲:“平津之存亡,就是中国最后的关头,因为平津一被占领,则华北全局必至瓦解。我们以后就没有一处可为华北国防锁匙的地区,更无时间以从事国防的建设了。日本如果决心占平津,则中国必全力对日本作战。”[8](P330)然而,事情并未如蒋介石所预期的那样发展,而是战事不断恶化。面对不断被动的局势,蒋介石认为,以武力抗日是唯一可选择的途径。他在1937年9月《巴黎晚报》的访谈中称:“目前的中日战争,乃日本蓄意侵略中国之结果……如日本在中国境内从事武力侵略一日不止,则中国抗倭之战争,一日不止。虽留一枪一弹,亦须坚持奋斗,直至日本根本放弃其侵略政策,并撤回其侵略之武力之日为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