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日期:2015-03-28 [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55(2015)03-0072-78 2013年,韩国朴槿惠总统上台伊始,就提出了“信任政治”的施政纲领,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韩国构建为一个“负责任的中等强国”。①其实,中等强国并不是朴槿惠政府的首创,早在卢泰愚政府时期,“中等强国行动主义”的字眼就频繁出现在高层政治话语中;②随后的金泳三、金大中政府相继跟进,卢武铉、李明博政府更是加大力度,积极致力于推行中等强国外交。从冷战后的历史进程来看,推行中等强国外交已经成为韩国历届政府的战略共识。韩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在我国大周边外交中居于“战略支点”的位置,因此,探讨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等强国:韩国的身份定位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千差万别,存在霸权国、大国、中等国家和小国的划分,国际体系呈现“金字塔式”的结构。“等级结构的始终存在,代表着国际关系的基本现实;而等级结构的层化,则体现了国际格局的复杂性。”③国际关系的等级制,反映了国际政治的“自然状态”,国家互动存在着不公平和非正义性,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利益偏好与行为选择,塑造着国际关系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中等国家在等级结构中处于一个相对独特的位置,它们介于霸权国与大国、霸权国与小国、大国与小国之间,是各方都可以争取的力量,国际空间较大,拥有重要影响力,“中等强国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次体系的力量中心,在某特定区域内如果不具有主导地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④因而,中等强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不可小觑。 早在威斯特伐利亚战争期间,中等强国的概念就已在欧洲大陆盛行。⑤但是,它的内涵一直没有定论。学术界认为,这个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这类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世界上处于中间地位;二是指这类国家在国际冲突中处于中间、中立或缓冲的地位。⑥有学者从中等强国外在的物质形态和内在的功能形态考察它的定义;⑦也有学者从国际体系视角对中等强国进行了厘定,强调中等强国在国际体系中可以发挥“管理介入”的作用,认为中等强国“潜在领导力的角色”是基于相互依赖、应对国际挑战的多边合作、解决霸权国领导能力的困境这三个方面因素而确定的。⑧综上所述,中等强国的内涵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能够以相对独立的政治意志参加国际事务,不会完全依附大国;国家拥有较大的国际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有能力对大国进行某种软制衡;在世界力量格局中居于中间地位,能够对国际关系进程发挥独特影响力。中等强国就是指“那些在国家规模、物质资源、行动意愿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影响力和稳定性都接近于大国的国家。”⑨这个界定对中等强国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学术界的认同度比较高。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韩国已经进入了“中等强国集团”。⑩经济上,韩国拥有较大的实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被世界称之为“汉江奇迹”。1996年12月韩国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这一“工业化国家俱乐部”,成为其第29个会员国。(11)自2002以来,韩国的GDP总量一直位居世界的第11~15位之间。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已经突破24000美元。它的人口有5000多万,人口总量在世界居第23位,2011年人力资本发展系数排世界第15位。(12)另外,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14年国家竞争力年度报告,韩国总体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第26位。(13)由此可见,韩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中等强国行列。 政治上,韩国塑造了民主国家的身份,有助于提升国际认同度。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韩国已经从军人主导的威权政府逐步向民选政府过渡,法治比较健全,市民社会获得了较大发展,从军人威权的抗争者转变为国家治理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监督者,顺利实现了民主主义场域的角色转换,(14)市民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增强了韩国公共外交的活力。韩国的新政治属性也获得了西方国家的身份认同,在战略价值上,韩国在东亚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属性,美国知名学者布热津斯基把韩国视为“远东地缘政治的支轴国家”。他认为,“韩国地位的任何重大变化——不管起因是统一还是转而落入扩大中的中国势力范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都必然改变美国在远东的作用,并因此而改变日本的作用。”(15)这既是对韩国地缘战略价值的充分认同,也是对韩国中等强国身份的政治支持。 外交上,韩国编织了较为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格局发生变化,虽有许多因素干扰地区和平,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但国际情势已经缓和许多,毕竟地区内国家不再轻易把其他国家视为敌人。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韩国以大国关系为主轴,立足国家安全,着眼半岛和平,发展经贸关系,推动区域合作,为自己争取了灵活的战略空间。在大国关系中,美国是韩国的军事盟友,是韩国对外关系的战略基石。除了继续强化韩美军事同盟关系外,韩国还利用其他因素试图拉近韩美关系:一是宣示政治效忠,韩国的保守派更是心甘情愿地推迟美国的军事指挥权移交,不顾国内反对,签署韩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此表达对美国的政治忠诚;二是强化身份认同,2008年4月时任总统李明博访美时提出,韩美要构建价值同盟、互信同盟、和平同盟,借此“标榜韩美共享自由民主主义和市场经济价值观以提升自身的地位”。(16)2008年韩国相继与中国、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日本存在相互依赖的经贸关系。韩、日虽然没有结盟,但由于美国因素的干预,两国关系保持了相当弹性。韩国构建的大国关系架构可以使其左右逢源,周旋于新兴大国和霸权国之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并借重大国关系网络对其他大国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软制衡”,(17)从而获取与新兴大国、霸权国家互动的最大化收益。可以说,韩国保持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平衡关系,在国际政治中获得了较大的回旋空间,使外交更具有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