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5)05-0043-09 当杜威将康德的以自我为中心代之以自我与所处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甚至思想文化等环境)相互作用为中心时,他赋予这种相互作用以极为广泛的含义。除了主客、心物等的相互作用外,人的全部生命、生活、行动都包含着不同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意义就在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具有实践意义。在西方哲学史上,由自我中心论到相互作用中心论的转向实际上就是由主体性形而上学到实践的转向。本文拟就杜威关于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信仰、现实与理想、科学与哲学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加以探讨,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他的实践转向的意义。①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杜威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他对将理论与实践(包括康德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分裂开来的传统哲学观点的一种颠倒。他的大量代表作大都以之为主题,而这个主题正是他的哥白尼式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早在《哲学的改造》出版以前,杜威就已在《哲学复兴的需要》(The Need for a Recovery of Philosophy,1917)一文中将他的经验观和传统哲学的经验观的区别作了五点著名的概括,其中明确指出:经验“就是一个活着的存在与其物理和社会环境所发生的一种相互作用”;“经验提示其本身的是一个真正客观的世界,它进入人的行为和遭遇里面,并通过人的反应而发生种种变化”;“活的经验是实验的,是一种改变已给予事物的努力。它的特性在于一种投影作用,伸向那未知的东西,联络未来是其突出的特色”;“如果把经验当作是应付环境并力图把环境控制于新的方向,那这种经验就包含了种种联系”;“在摆脱了旧概念所加的那种限制的经验里面则充满了推理。显然,没有推理就没有自觉的经验;反省是生来就有的、不间断的”。(MW-V10-P6②)这里的关键之点在于,肯定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改造,由此把人引向未来的经验和实践;在这样的经验和实践中包含着种种联系,特别是包含着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推理和反思、经验(实践)与理论等的联系;这些联系又是统一的,从而理论与实践也是统一的。这意味着经验本身就蕴含着实践与理论的广泛的统一。 至于《哲学的改造》(1920),其主题就是批判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哲学,重新建立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虽然他在书中还只是提出要对传统哲学进行改造,而没有直接提出要进行革命,但已为他后来提出要进行哥白尼式的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此书1948年再版导言中明确指出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哲学的职能、问题和主题:“哲学独特的职能、问题和主题是从共同体生活中的压力与紧张而来,而且,正是在这种共同体的生活中,才产生出了一种给定形式的哲学,并且相应地,其独特的问题也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活中的变化永不停息,从而不时地产生出危机以及人类历史中的转折点。”(MW-V12-P256)肯定哲学对现实生活的依赖,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肯定理论对实践的依赖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经验与自然》(1925)中,杜威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以经验与自然的关系即他的经验自然主义的形式展开的。经验自然主义的一个前提是,明确肯定自然界本身不以经验或者说人的意识(思想、理论)为转移而自在地存在;经验、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个特殊阶段、在高度组织的生物中在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没有一个忠实于科学结论的人会否认经验作为一种存在,乃是只有在一种高度特殊化的条件下才发生的事情。例如它是发生于一个有高度组织的生物中,而这种生物又需要有一个特殊的环境。没有证据证明无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都有经验。”(LW-V1-P12)杜威设定的这个前提使他的经验自然主义与传统的唯心主义明确区分开来。但是,杜威也不同意纯粹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而强调经验的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他认为经验不是被动地由自然引出,而可以主动地通达自然内部和扩张到自然的广泛领域。这里关键的问题还是杜威不把经验仅仅当作是对自然的认知的结果,而是作为认知者的人和作为被认知者的自然相互作用这种活动本身。这种活动既有认知(理论)的意义,又有实践的意义,后者意在对自然的改造、享用和评价。因此,经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种统一不只具有认识论意义,同时具有存在论和价值论意义。 杜威关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在他的《确定性的寻求》(1929)一书中有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论述,该书的副标题即为“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杜威在该书中对传统哲学将理论与实践即知和行分裂开来的社会和认识根源作了相当具体和深刻的分析。他指出:从古代社会以来,劳动一直被认为是繁重、辛苦、受到压迫才不得不从事的事,是人们的沉重负担,而理智活动则总是和闲暇联系在一起。“由于实践活动是不愉快的,人们便尽量把劳动放在奴隶和农奴身上。社会鄙视这个阶级,因而也鄙视这个阶级所做的工作。”“认识与思维许久以来都是和非物质的与精神的原理联系着的,而技艺、在行动和造作中的一切实践活动则是和物质联系着的”,“在对于物质事物的思想和非物质的思想的比较之下,人们鄙视对物质事物的这种思想,转而成为对一切与实践相联系的事物的鄙视”。(LW-V4-P4) 杜威接着从轻物质、重精神导致的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截然划分理论与实践,是什么原因,有何意义?为什么实践和物质与身体一道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对于行为所表现的各种方式:工业、政治、美术有什么影响;对于理解为具有实际后果的外表活动而不仅是内在个人态度的道德有什么影响?把理智和行为分开,对于认识论已经发生了什么影响?特别是对于哲学的概念和发展已经发生了什么影响?有什么力量正在发挥作用来消灭这种划分呢?如果我们取消了这种分隔而把认知和行动彼此内在地联系起来,这将会有怎样的结果?对于传统的有关心灵、思维和认识的理论将会有怎样的修正并对哲学职能的观念将要求有怎样的变化?而对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各种学科又将会因此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呢?(LW-V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