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5)02-0046-1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幅扩张,大学生群体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1%;[1]而到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已达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2]可见,贫困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因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物质条件等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引起了学者和高校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贫困生的经济扶持[3]、心理疏导[4]、思想教育[5]、就业指导[6]、学习生活适应[7]等方面,对贫困生在校的学习参与过程及学业收获等较少涉及,在仅有的一些对其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中[8],也仅仅关注贫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而忽略了对其学习过程及整体学习经历进行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学习经历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视角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同。[9]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有关大学生学习经历的调查研究主要有:清华大学自2009年展开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10]、南京大学于2011年开展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SERU)[11]、厦门大学开展的“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12]以及北京大学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13]等。总体而言,上述研究主要从宏观和整体上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而较少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缺乏对某一群体或学生个体学习经历的微观研究,特别是贫困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鉴于此,本文以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的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中的不同表现,分析家庭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学业参与程度及学习经历满意度的,以期引起人们对高校中弱势群体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关注,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访谈法,力求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型大学贫困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1.调查工具的选取 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者采用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开发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Research University,SERU)问卷①作为调查工具。 SERU问卷的主体架构包括一套要求所有被试对象回答的核心问题和四个按一定抽样比例发放的独立模块。[14]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主要选取与大学生学习参与过程及结果密切相关的板块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学生的基本背景信息,如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情况等;二是测量大学生学业参与过程的34道题项;三是测量大学生学业结果的24道题项,包括20道学业能力收获报告题项和4道教育经历满意度题项。 2.研究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选取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本科生作为样本数据的来源。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是江苏省内仅有的两所既是“211工程”又是“985工程”建设的大学,其中,南京大学是以文理学科见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东南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研究型大学,两所大学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因此,选取这两所学校的本科生作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问卷的发放时间为2013年11—12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太短,尚未形成深刻的大学学习体验,所以笔者决定对两所学校的二、三、四年级本科生进行调查。在分层抽样的过程中,兼顾性别、年级及专业等情况,在两所高校各发放200份问卷,共计发放400份,最终回收391份问卷,剔除一部分回答不完整或明显不认真作答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63份,有效问卷率为92.8%(见表1)。 3.变量界定与维度构成 本研究涉及两个基本变量,即贫困大学生和学习经历。所谓贫困大学生,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07年明确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5]。基于该指导意见和调查工作的可行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家庭承担高等教育费用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并参考学生在校是否获得助学金或生活补助等指标来具体界定贫困大学生这一变量,即把家庭承担高等教育费用有困难的学生认定为贫困生,而把完全能够承担高等教育费用的学生界定为非贫困生。由表1的调查数据可知,承担高等教育费用有困难(无力承担、只能部分承担、勉强承担)的学生占24.5%,完全能够承担的学生占75.5%,与2009年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全体在校生的23.06%这一数字比较接近。 对大学生学习经历进行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中究竟做了什么以及收获了什么。[16]学习经历主要包括学业参与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在本调查问卷中,用于测量大学生学业参与过程的题项有34道,均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各种学术参与经历的频繁程度,采用6点量表,依次为“从不”、“难得”、“有时”、“稍多”、“经常”、“频繁”;用于测量学习结果的包括20道学业能力收获自评题项(每道题目涉及刚入学时的状态及当前的状态两个方面),采用5点量表,依次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以及4道学习经历满意度题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