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同样,大学作为一个组织部门,所拥有的资本也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在“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一体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蔓延态势下,各国对大学直接拨款日益锐减,旨在鼓励绩效竞争的间接资助已成潮流。于是,“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开始步入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质言之,学术资本主义现象是大学在适应外部环境与内在逻辑过程中缓慢形成的结果。但学术对大学而言却是最原始、最重要的资本形式。没有学术资本,大学不可能积累并发展其物质资本;没有学术资本,大学也不可能营造和积淀其文化资本;同样,没有学术资本,大学社会资本、政治资本等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若要独立自主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丰厚自身的学术资本。然而综观当下诸多研究成果,学者们往往关注的是“学术资本主义”这一现象,对于“学术资本”的集中论述还远未充分。本文拟从“学术资本”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入手,厘定出“高校学术资本”这一基本概念,以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为依托,在纵横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展示学术资本作为高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本形式的特点,阐释其在高校运行中所发挥的其他资本类型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一、高校学术资本及其特征 学术资本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所拥有的高深知识,逐步形成学术成就和声望,并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从而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源总和。在这里,我们强调分析学术资本,不但可以从个人层面出发,而且也可以从组织层面入手,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分析组织学术资本的典型案例。学术资本是将高深知识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在实现价值增殖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静态的、用于个人(组织)享用或免费赠予的高深知识,因没有产生交换或不能实现外部价值增殖,则不属于学术资本的范畴。 按照是否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来精确描述,高深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显性高深知识以实物为载体,通常表现为论著、发明、专利等,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商品交换实现价值增殖;隐性高深知识是以人为载体,通常表现为难以表达的技能经验、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一般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方可实现商品交换和价值增殖。无论是显性高深知识还是隐性高深知识,都可以为个人或组织带来学术声望;反过来,学术声望又可以成为实现显性和(或)隐性高深知识增殖的催化剂,进而促进学术资本总量。从外延上看,学术资本可划分为显性学术资本、隐性学术资本和基于声望的混合学术资本。高校学术资本是建立在明确学术资本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强调高校作为从事高深知识传播、创新、开发的一类组织部门,通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将高深知识以商品的形式与外界进行交换。无论相对于其他组织的知识资本,还是相对于高校的其他资本形式,高校学术资本都具有自身的特点。相对于企业知识资本,高校学术资本突出表现为“高深”性;相对于高校的其他资本形式,高校学术资本突出表现为“知识”性。一般说来,高校学术资本具有以下特征。 (一)艰深性和复杂性 与高校其他资本形式不同,学术资本在产生、占有、转化、积累等方面表现得更为艰难和复杂。高校物质资本可以通过短时期投入而迅速发展起来,无论新建校园建筑,还是图书实验设备,概莫如此。高校社会资本尽管不如物质资本增长方便快捷,但却可以通过卓越校长和管理者的运作得以迅速提升。高校政治资本的发展和积累无疑与政府部门的关照度密切相关。换言之,如果政府倾力扶持,那么高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积累起来大量政治资本。高校学术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却是非常缓慢,无论显性学术资本、隐性学术资本还是基于声望的混合学术资本,都需要细心培养,很难一蹴而就。学术资本可以较为轻易地转化为物质资本,但是物质资本向学术资本转化却要颇费周折,我们更不能像购买物质资本那样来购买学术资本,即使能够买到也很难在近期内发挥作用。梅贻琦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历史性 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在各个时期所拥有的学术资本是不尽相同的,它是一个历史生成的过程。 第一,从知识(显性或隐性)层面来看,新型高深知识的占有会增加学术资本积累,高校就会面临快速发展阶段;反之,旧的高深知识经反复使用会逐渐普及,从而转变成不再高深甚至是谬误,高校如果仍然坚持这种学术资本则必然面临发展危机。中世纪萨莱诺大学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新知识的极力排斥。 第二,从学术声望的层面来看,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在各个时期所拥有的学术声望显然不同。当显性和(或)隐性的学术资本增加,高校快速发展,高校声望学术资本会自然增加,反之高校声望学术资本就会降低。 第三,从交换对象和形式来看,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高校也不尽相同。中世纪大学时期,高深知识作为商品交换的直接对象是学生,间接对象是教会组织(培养牧师)和世俗政权(培养律师、医生等),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高深知识作为商品交换的直接对象转变为国家,无论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德国大学,还是将科研游离于大学之外的法国大学,这种交换主要依靠政府来买单,交易活动在教学之外又增加了科学研究。 20世纪以降,以高深知识作为商品交换的利益相关者日益复杂多样,从个人到组织,从政府到民间,高校学术资本日益趋于社会化和市场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为学术资本交易的“三驾马车”。当高校学术资本交易过度泛化,渐渐演变为以追名逐利为目的并超出知识、道德,甚至是法律的边界时,学术资本主义现象便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