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缘起 冷战结束以来,乌克兰成为以西欧为主导的欧洲联盟与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激烈争取的对象。作为欧盟的盟国,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取向及应对策略对欧盟的对乌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也为美俄之间借助乌克兰危机相互试探评估对方战略取向和战略决策提供了契机。 二 研究方法 为使研究结果更为客观与准确,本文以样本单元定量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评析美国主流媒体是如何报道乌克兰危机,以及如何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及俄罗斯定位的。 (一)研究媒体选定 本文以《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为调查对象。作为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被认为是继《纽约时报》之后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研究发现,《华盛顿邮报》更是美国国会议员、专家学者以及原政府高官抒发己见的平台,他们对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评价,就相关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二)时间范围选定 自从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以来,乌克兰局势跌宕起伏。2014年2月18~20日基辅反政府示威骤然升级,演变成严重的暴力冲突,随后乌克兰议会罢免了原总统亚努科维奇,由议长图尔奇诺夫暂代总统一职。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经联邦议会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本文以2014年2~3月为研究时间范围,通过考察这段时间中《华盛顿邮报》对乌克兰危机议题的报道评析,集中分析美国主流媒体舆论对乌克兰危机议题的报道评述及倾向特点,以及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俄罗斯的认知定位。 (三)样本单元选取 本文以乌克兰危机作为媒体报道的议题选定,样本数据库来源于ProQuest公司的National Newspapers Premier、ProQuest Central数据库,在ProQuest高级检索中输入关键词Ukraine and Russia,《华盛顿邮报》共获取样本878篇,经综合分析之后,其中内含俄罗斯并与乌克兰危机议题直接相关的样本单元是361篇。 三 《华盛顿邮报》视野中的乌克兰危机议题 (一)《华盛顿邮报》对乌克兰危机议题报道的总量分析 如图1所示,在2014年2~3月的59天中,《华盛顿邮报》对乌克兰危机议题报道总量为361篇,平均每天6篇。2月上中旬,对乌克兰危机议题关注度并不高。报道的高峰点出现在2月21日,乌克兰原总统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签署协议,恢复2004年宪法,承诺组建联合政府并重新大选。3月,《华盛顿邮报》报道的第一个高峰点出现在3月4日,共17篇,也即俄罗斯央行宣布大幅度加息150基点,俄罗斯股市、卢布大跌,交易员称俄罗斯央行抛售100亿美元以支撑卢布的日子。第二个高峰点出现于3月7日,共15篇,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当局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审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要求之后。第三个与第四个高峰点出现于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前后期间。在本文选取的时间范围中,《华盛顿邮报》报道起伏大,说明该报在乌克兰危机加深期间呈现高度报道的态势,而在危机淡化期间关注度并不高。
图1 《华盛顿邮报》2014年2~3月报道总量分布 (二)对《华盛顿邮报》样本单元类型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华盛顿邮报》在乌克兰危机议题报道方面,在以浅层次化的陈述性报道为主的同时,该报的社论占了样本单元总量的相当一部分,前者高达62.6%,后者为35.7%。
通过《华盛顿邮报》深层次性剖析的样本单元所占份额,结合以下样本内容分析,可得出该报主观感情色彩浓厚的报道倾向。 (三)对《华盛顿邮报》样本内容分析 议题一:乌克兰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 在报道乌克兰危机事态发展时,《华盛顿邮报》评论认为莫斯科视乌克兰为生死攸关的战略利益②,普京致力于将原苏联共和国乌克兰坚定地拉回到莫斯科的轨道上来,努力保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影响力③。针对乌克兰国内就国家身份认同产生的东西分裂的情况,该报将其归因为,俄罗斯之所以如此关注乌克兰,表层原因是俄乌之间有着深切的文化联系,深层原因在于乌克兰是俄罗斯作为大国的自我形象定位指标。该报称,即使普京不能够将乌克兰带回到俄罗斯势力范围之内,其也会致力于保持乌克兰在欧盟之外,作为俄罗斯的防御缓冲区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驻有黑海舰队,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来说继续保持其在该半岛的军事基地将是不可想象的⑤,而俄罗斯黑海舰队将处于不利的状态⑥。 考虑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利益深切度,该报引述西方专家的评论称,即使对俄实施严厉的制裁都不可能迫使俄罗斯总统普京改变其在乌克兰的行动。乌克兰的命运关系到俄罗斯的切身利益,俄罗斯精英将乌克兰的未来与其自身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⑦。与此同时,该报关于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侵占,认为其政治获利要远胜于军事价值收益⑧。关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对俄罗斯与俄罗斯人的意义,《华盛顿邮报》引用了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副教授谢尔盖·马尔克多诺夫的相关阐述:基辅广场革命向普京提出了挑战,并威胁到俄罗斯在黑海的地位;从心理上来说,克里米亚对俄罗斯人来说非常重要,而塞瓦斯托波尔对俄罗斯人而言如同俄罗斯的标志⑨。纽约大学教授马可·葛莱欧堤评论说,一旦涉及到克里米亚问题,俄罗斯的理智将被情感所取代⑩。该报引述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学者德米特里·特列宁的言论称,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不存在任何信任,而普京关于克里米亚的对外决策是出于激情而非理智评估所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历史的行动而非现实主义的考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