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学界所公认的古代第一篇自传——《史记·太史公自序》诞生至今,自传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作者与传主合二为一的写作特性,使其与生俱来地在生平回顾、形象刻画、心灵剖析上较其他传记种类更具优越品性。20世纪初,与古代自传在篇幅、文体特征、创作手法上都迥异的现代自传文学,在新文化运动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催化下悄然兴起,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一百年来,自传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本世纪初,可谓生机盎然。同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传文学创作也存在诸多问题。这里拟对百年自传文学创作进行回顾与展望,意图使人们清晰地了解百年自传文学创作已有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探讨今后为使自传文学真正走向繁荣所需突破的方向。 一、勃兴时期的自传文学 百年自传文学创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创作时间的阶段性、创作主题的集中性和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基于此,我们首先将百年中国自传文学创作按时间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初到1949年前,是现代自传文学勃兴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49年到197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传文学创作停滞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979年至今,是当代自传文学创作喧闹时期。 在现代自传文学勃兴时期,自传不仅华丽地完成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型,而且以其品质的优异奏出了时代的强音。现代自传所具有的以下两个特色是其品质优异的保证: 第一,自传作者绝大多数是闻名遐迩的文学家,或者拥有浓厚的国学背景,或者有着夺目的留洋经历,或者两者兼具。与后世自传传主身份多样化不同,20世纪前半个世纪中的自传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多声名赫赫:“五四”新文化运动著名领袖胡适,他不仅是现代文人中大力倡导自传创作的第一人,而且身体力行地创作了近8万字的《四十自述》,对自己26岁之前的人生履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展示。富阳才子郁达夫对日记与自传创作均有独到的研究,著有《日记文学》《再谈日记》两篇专论,在对日记文学理论进行探讨的同时,于1926年11月3日至1927年7月31日写下了《日记九种》,并于1934-1936年发表了10篇自传性作品。其中,《水样的春愁》《海上》《雪夜》等自传深受卢梭自传《忏悔录》的影响,其“自我暴露程度之深、文学艺术性之高,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屈指可数”[1]。被誉为“中国新诗奠基人”的郭沫若,从2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创作了总计有4卷110万字的《沫若自传》,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自传作品。此外,沈从文、巴金、林语堂、庐隐、瞿秋白等文学巨匠,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自传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的自传作者中,如胡适、郁达夫等人,都有相关传记理论问世,这往往是当代传记作家所不具备的。 第二,自传作品往往通过传写传主的人生经历,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化,在审视人生中传达生命的感悟。与当代自传作品常常局限于“小我”写作不同,现代自传作家因为有着较为宽广的眼界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作品在展现广阔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画面、反思人生、体悟人性等方面均有丰厚的斩获。叶圣陶的《辛亥年日记》不仅还原了苏州辛亥革命惊心动魄的场景,而且写出了“一个青年人受辛亥革命爆发的触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自我意识与经历的历史密切交织在一起”[2]。《从文自传》创作于1931年,在八万余字的自述中,沈从文追忆了20年的人生经历,将“乡下人”的自我觉醒与历史的腥风血雨、城乡的巨大差异囊括一体。郭沫若在自传《少年时代》的序言里明确表示,其众多自传作品“写的期间不同,笔调上多少不大一致,有时也有些重复的地方,但在内容上是蝉联着的,写的动机也依然连贯,便是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3]。谢冰莹的《女兵自传》虽然“只是像卢梭的《忏悔录》一般忠实地把自己的遭遇和反映在各种不同时代,不同环境里的人物和事件叙述出来,任凭读者去欣赏,去批评”[4],但作品所塑造的具有鲜明叛逆色彩的独立女性形象,成为“现代中国新女性形象的代表,浓缩了一个时代中国女性的命运[5]。《女兵自传》先后被翻译成十几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余如许钦文的《钦文自传》、蒋梦麟的《西潮》、邹韬奋的《经历》等,均能在个人历史的叙写中,表现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动荡,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在现代自传文学的勃兴时期,自传文学与当代相比,数量不是很多,但由于作者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使得作品在文学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方面,以及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兼顾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这对以后的自传文学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新文学史料丛书”和同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家自述丛书”,以及1998年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名人自传丛书”中,我们看到了沈从文、朱自清、胡适等人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自传作品。因此,以文学家自传为主的现代自传文学在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后必将越走越远。 二、停滞时期的自传文学 因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历史环境,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学创作形成了特有的叙述模式,从作品内容、生产机制到流通途径无不印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受此影响,这30年间,自传文学进入了“停滞时期”,主要表现如下: (一)自传种类少、传主身份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