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785/j.issn.1008-942X.2014.04.171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www.journals.zju.edu.cn/soc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4-09-29 最新的系统性文献综述表明,当代90%的休闲研究成果集中在仅仅占世界人口10%多一点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欧盟)[1]。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等东亚国家的休闲研究已呈快速增长之势①[2-5]。中国学者对休闲关注度的增加,一方面归因于北美休闲类教科书的简体中文版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另一方面在于中国留学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学习交流,以及中国少数大学和科研机构休闲研究中心的成立(如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尽管休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不断提升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已经对中国休闲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人对休闲和外出旅行需求的增长。 在此背景下,2013年10月,中、美、加三国学者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组织了休闲研讨会,旨在探讨未来中国休闲研究的主要问题。研讨会的具体目标如下:(1)通过考察西方文献中已被广泛研究的20个休闲议题,从中辨识出与中国的休闲研究最相关的部分;(2)发掘其他对中国休闲研究非常重要但尚未在西方文献中被广泛提及的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汇报研讨会上中国学者提出的未来中国休闲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及相关结论。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将对中国的休闲和休闲研究进行简要概述;第二部分将描述与跨国、跨文化的学术互动和交流有关的关键问题。 (一)中国的休闲和休闲研究 中国著名学者于光远最早提出要进行休闲理论研究,并于1995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休闲研究民间学术机构。尔后,在他和龚育之、成思危等学界泰斗以及中国知名休闲学研究学者马惠娣等人的推动下,相继成立了中国休闲研究会等学术机构[6]。尽管西方的休闲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中国的研究仍受到某些限制[6-7]。 中国早期的休闲研究尝试主要集中于对英文书籍的翻译,如《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Goodale & Godbey,The Evolution of Leisure,1998)和《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Kelly,Freedom to Be: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1987)。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学者开始涉足休闲研究。1996年,马惠娣在第四届世界休闲大会上提交《文化精神领域中的休闲理论》(On Leisure Theory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Spirit)一文,成为第一位参与国际休闲学术研究的大陆学者。在此之后,中国休闲研究逐步发展完善,并有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著作和文章相继发表。2000年,以于光远等为主编翻译出版的“国外休闲研究译丛”介绍了当今世界休闲研究的最新成果,填补了中国休闲研究的空白。随着休闲研究在中国的萌芽和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对休闲进行相关实证研究②[3,8-10]。近年来,中国休闲研究已经发展到综述撰写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更多着力在对东亚国家休闲的研究纵览上。如Dong、Li和Kim对中国少数民族休闲的研究[11],Liu和Li即将着手进行的与中国休闲研究大纲相关的研究③。 鉴于休闲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现象,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交叉性、复杂性等特点,中国诸多学者从多学科角度对休闲的价值、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在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等研究热点方面,许多学者也对休闲在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12]。有学者在介绍国外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推动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等问题[13-14];也有学者在休闲需求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分别对中国主要省会城市的居民休闲生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15-16];此外,部分学者在休闲与假日经济、组织管理、体育等方面的研究也更进一步地丰富了中国休闲研究的内容[17-19]。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休闲研究的起步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定性研究,运用量化方法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逐渐增加;在研究内容上,中国学者在对休闲基本层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也逐渐尝试将研究深入到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应用学科领域[20-23]。但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论证;休闲研究仍需要在方法、内容、体系建构方面继续学习借鉴和探索,需对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实验研究等方面深入挖掘,并努力形成具有体系的方法论,从而使研究成果之间具有连贯性、可比性、对接性[6-7]。 休闲是使人“成为人”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生命体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人文现象。中国的休闲活动历史悠久[24],像太极拳和麻将等已有百年的历史。太极拳在中国广受欢迎并被官方认可为一种有益身心的运动,而麻将却一度作为赌博行为被禁止并一直未得到官方的认可[25]。此外,公园游憩也是中国居民休闲活动中一种普遍和传统的形式。那些承载了众多文物古迹和历史记忆的皇家、私家园林,为不同休闲群体营造了安静舒适的休闲氛围。此外,Chang和Card更关注饮食在中国休闲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将饮食描述为一种“国民的消遣”,人们在这一活动中进行社会交往并强化人际关系④。 尽管中国人的休闲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但要充分理解当代中国人的休闲生活体验,就一定要以过去数十年间发生于中国的社会巨变作为参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时,随着改革成果的共享,中国居民逐渐享有比过去更多的闲暇时间,例如,1995年、1999年、2008年相继实行的一周五天工作日制度、“黄金周”以及之后的11天法定公共假期等政策保证了中国居民享有更多的闲暇时间[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