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2;K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4)-11-0105-11 195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紧缩上海”计划,要求在两年内疏散80万至100万人口出城,包括移民30万人到江西垦荒。从1955年10月到1956年4月,有3万多“上海人”移民江西农村。该事件长期湮没无闻,或被当成城市青年垦荒运动的一部分,或被认为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前奏。①实际上,3万多移民中,知识青年比例甚小,绝大部分垦荒群众则被遗忘。近年来有些研究者注意到此问题更为复杂的面向,或被作为粮食统购统销背景下的城市人口疏散,或被当成“解决上海人口臃肿的办法”,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平行地方关系”角度开展研究。②但现有研究对该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以及它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缺乏梳理和论述。研究该事件对于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的城市政策,尤其是城市基层社会改造和城乡关系等问题,都将大有裨益。 一、垦荒背景:“清理上海”与“紧缩上海” 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今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并指出恢复和发展生产,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是新政权的基本任务。③在中共的理念中,城市中大量“非生产性人口”的存在是城市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把城市改造成“生产的城市”,就必须大量疏散“非生产性人口”。因此,各大城市人民政府纷纷将不同类型的人口疏散到农村或边疆地区,以减少城市人口。 旧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也是一个“五方杂处”、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的“魔都”,自然成为中共城市治理中最受各方关注的地方。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进驻上海,上海市军管会和淞沪警备司令部即开始收容流散军人和散兵游勇,到6月26日共计收容7832人,大部分遣送出上海④;同时军管会和市政府与民间社团合作,3个月内疏散难民40多万人⑤。8月市委书记饶漱石提出“建设新上海”的六大任务,明确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疏散人员和实行将部分学校工厂内迁”,“动员大批共产党员、干部和工人、学生到乡村去开展农村工作”。⑥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上海各种可能加以疏散的人口进行疏散,是中共的既定方针,也是从建政开始就在执行的政策,并非到1955年才“首次”疏散⑦。 1954年长江、淮河流域遭受特大洪灾,造成全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应的巨大困难,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私营工业生产不景气,整个国民经济在1954年、1955年间增长势头减慢,上海甚至出现了生产倒退现象;⑧全国工业和建筑业就业人数在1954年至1955年跌入谷底,上海1955年就业人数甚至出现负增长⑨。另一方面,上海人口疏散工作虽然一直在进行,但上海人口总数却仍然在不断增长,⑩到1955年4月底达到699万,比1949年3月增加了近200万人(11)。此时城市粮食供应紧张,上海局面更为严峻。(12)1955年初上海市委提出“紧缩上海”的口号(13),并在实践中逐渐采取了各方动手、多管齐下的办法,来加大人口疏散力度:有技术、有知识的“壮工”调配去西北;失业、无业的“农民”疏散回乡生产;“不能回乡生产、本人又无技术和文化”的去江西省垦荒;“反革命和刑事犯家属”和“社会游民”遣送到外地参加农业生产,进行劳动改造。(14)在建设“社会主义生产型城市”的口号下,人民政府认为水上船民、三轮车工人、榻拖车工人、人力车夫以及其他许多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非生产性”人口,或被认为是“剩余”从业人员,需要被遣送出大上海。(15) 另外,从1954年开始,苏联大力动员城市青年和其他城市劳动者前往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进行大规模垦荒运动。(16)此举很快引起了新中国的关注。1955年1月,《中国青年》杂志介绍了相关情况,并认为亦值得中国青年效仿。(17)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将“尽可能地增开荒地,以保证农业生产”作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提出来。(18)同年4月,共青团中央派代表团到苏联访问,重点了解苏联的垦荒运动。代表团回国后提出了《关于响应党的号召,组织青年参加开垦荒地的意见》,这个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随后胡耀邦要求:“青年团应当积极组织青年去开荒,并且可以采用青年垦荒队的形式。”(19)7月5日李富春在“一五”计划报告中,明确将开垦荒地作为全国农业增产的主要手段之一,要求“一五”期间全国最少新开垦荒地3800万亩。(20)苏联经验与中国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使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垦荒地成为中共高层的共识。在胡耀邦的亲自物色和安排下,1955年8月30日,首支青年志愿垦荒队——由60名队员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黑龙江萝北县,拉开了1955年全国性大垦荒运动的序幕。(21) 二、出上海:上海的“志愿垦荒”运动 1955年2月,上海市江宁、北站等区开始动员因水灾逃荒来沪的农民、灾民回乡;4月2日市民政局要求各区积极动员外来农民回乡,到7月份动员回乡人数超过15万人。(22)为了加大疏散力度,上海市委专门成立“人口问题研究委员会”,下设人口办公室,专门领导人口调查和疏散工作。(23)7月1日市委正式发布指示,要求“自1955年7月至1956年6月一年之内,由各区包干负责,疏散本市人口80万至100万人”(24)。 上海人口疏散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动员农民回乡生产”(25),在动员过程中,有的街道提出“有田回乡,无田开荒”的口号,要求“无职业的一律离开上海”(26)。7月市委指示中亦提出:“根据可能的条件,有计划的移送本市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或可能转业的劳动力至外省进行垦荒。”(27)随着动员农民回乡陷入困境,从8月份开始,上海将疏散人口的重点放到了准备移民垦荒上。8月底上海市委决定向江西九江、南昌等五个专区移民9万户约30万人开荒生产。(28) 移民垦荒在中国历史上并非首次,但大规模从城市向农村移民却并不多见,各地只能自己摸索经验。(29)为了在大规模移民前取得经验,上海市委决定从10月起先行试点。8月30日由团中央号召并组织的北京市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出发后,第二天上海团市委就宣布准备从1955到1958年的三年时间内动员10万名社会青年到江西、安徽开荒,并在当年第四季度动员2000到4000人先去江西试点。(30)劳动局亦决定动员两到三万失业工人前往江西。(31)其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亦纷纷制定动员移民垦荒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