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4)06-0186-10 明代遗民作家金俊明(1602—1675)入清后潜隐于吴中地区市井,“逃”而不逃,以“逃”为抗,与归庄、徐枋、徐树丕、张隽、杨补等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遗民文化景观。他与归庄、方夏是相濡以沫的儿女亲家,与杨补、顾与治等是志同道合的社友;作为早期的复社成员之一,后又与郑敷教、彭行先被称为“吴中三老”[1]、“后三高”[2]等。他的身体是活跃的:“三吴碑版,旁及僧坊酒肆,率多先生笔,得之者争相夸示,以为幸。”[3]而心灵则自甘寂寞,所谓“近于枯禅式守志固穷的遗民诗人”[4]。他将国家失落的心底苦啸隐于书画诗文,又行走于市井喧闹中,以独特的交往方式和佣书抄写的生存策略维系个性与尊严,有力昭示了作为一位遗民的个性、气节与人格,是当时很多隐居避世遗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选择的一种真实表达。有关金俊明的文献记载,零星琐碎,主要散见于各类书画著作,具体细节尚未有学者给予翔实辨析,本文主要对其生平与著述进行考释,并及其相关行迹心态的阐扬,以就正于方家。 一、家世生平考 金俊明,字孝章,号耿庵,又自署不寐道人等,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诸生。关于其姓氏,有“金”和“朱”之说。不过,据汪琬《金孝章墓志铭》,知金俊明曾祖金箎,祖父金可大,“考永昌,官陕西宁夏卫经历,妣徐孺人,娶浦氏,先卒”[5]。涉及其姓氏时,都以“金”称之,并未提到“朱”姓。只在金俊明委托魏禧所作父亲传记中,直称“朱参军”之名,并于文中详细揭示了朱参军姓氏变化之前因后果:“参军本姓金氏,名允元,七岁而孤。母贫,不能自存,有姊适朱氏,属养焉。遂冒朱姓,更名永昌,云参军。”[6]可见金俊明之原姓朱,并非如有些史料所揭示的“实前明宗室”[7]云云。其为朱姓时名衮,又名训,字九章,明亡前后方改本姓,名俊明,字孝章。时人别集中偶见称之“金九章”者,大概是对更改姓氏前后之字的混用。如冯舒《幽违集》有《为金九章题春草闲房五绝句》,《钝吟余集》又有《赠金孝章》,二诗皆为赠金俊明之作,因成于不同时期,冯舒本人亦未视为非改不可的笔误。 金俊明为长子,有仲、叔两弟,状况皆不详。汪琬《墓志铭》云其“笃于孝友,……抚爱仲、叔两弟尤力”[8],可见一家和睦。顺治二年(1645),金俊明诗《南明新春闲坐见怀,枉示新句,追忆去夏同避湖滨,致极凄恻,予读之不胜其悲,略次情事,奉答十首》小注,提及“家仲偕避金墅,季弟在石家浜”[9],可见入清之初兄弟三人分头避乱之情势。徐崧《百城烟水》卷二收入金俊明《心甫、秋绍、孙复、日质、绥祉、莘民、重其过集春草闲房,偕弟孝充、儿上震分得读字》诗,提及一弟名字“孝充”,另一弟名字暂未详。 金俊明“少尚气节,以任侠自喜,从父衍禧公官宁夏,跃马挟矢,驰骤绝塞间,已遍游燕赵齐鲁,自淮以北无不历,过故人遗迹,必慨然凭吊久之”[10]。不过,这一段经历多见于传记一类资料的记载,目前少有相关诗文揭示端倪。顾贞观《今词初集》收入其词作《忆皇州·春日感旧》,表达了“何时重领帝京风色”的忧伤,其中“往事分明底隔。年华二十,悒悒淡烟幕,历芳草,连天织”句,透露出他20岁时到过北京,对“帝京风色”印象深刻。王昶《明词综》卷六《生查子·北平驿秋》大概是目前所见金俊明最早之作品,印证了他在秋天寄宿北平驿的经历。父亲朱参军对他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嗜书,通古今事”、如“性倜傥,善计划,能为人缓急”、如“思欲有所用于世”[11],等等。但是,随着天启五年(1625)朱参军“感寒疾”而卒,金俊明的人生换了一副模样。24岁的他回到故乡,开始了读书科举的士子生活。 曾经“任侠”的生活结束了,个中原因或者相当复杂,但“丁忧”一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理由,以“贞孝”为谥号的他在晚年(康熙十一年)专门请人为父亲作传、志、诔、赞等,纪其平生,“览参军之风义,发思古之幽情”[12],所请者则为魏禧、杜浚、余怀、顾苓等国初遗老、当世名流。除此之外,就是对母亲徐氏的孝顺之情,作为长子,他必须担负起养家奉母的责任。徐氏温良淳厚,朱参军去世后,守节不移,躬身育子。金俊明对母亲的回忆往往以细节出之:“童年疾病,母氏推燥居湿。长而读书结友,母为脱簪治具,辄掩卷不忍竟读云。若其居京师,失火,母仓卒自免,又能全其赀装。比舍有仙媪事,母能决其为妖。孝章有所交,母能阴察其人之贤否。此三事,皆荦荦大者,母之仁智有余。”[13]可以想见金母之贤明、仁智、慧勇。黄淳耀此文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且云“母之殁也,孝章尚未游乡校”[14],李在亭在邵僧弥小简后也有:“(金俊明)其时犹未弃诸生,与僧弥居母忧,皆在崇祯中。”[15]凡此,知金母当亡于崇祯十四年前不久。金俊明后来之奇才高行,父母的濡染教诲之功不可忽略。尤其是母亲,在父亲过世后守节执家、言传身教,让他终身铭记。他多次表达过对守节女性的赞美,如《玉峰节孝戴母诗》、《周节妇诗》等,好友袁骏征集《霜哺篇》诗文以旌表母亲的节烈时,金俊明为之奔走呼吁,大力支持:亲自为其装裱成卷,且于每卷之首撰写小引,以记本末。[16]袁骏母节子孝的善举,或者始终触动着金俊明的身世之感,借助对《霜哺篇》征集的支持表达对母亲金氏的怀念。后来叶燮赞曰:“先生事亲孝,家虽贫,生必尽其养,死必尽其诚,终身必尽其慕,于同气咸以是推之,惟真惟孝,不愧其名。好周人之急,宗戚友之无告者,已无力必尽力为谋之,得当乃已。”[17]正是对他这一终身奉行之品德的简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