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长期依赖土地生活的农民,失去土地后不得不离开农村而进入城市谋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转入城市的农民难以很好地融入城市。[1]为研究近年来农地征用对农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这里以A省农民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征地前后农民在就业、收入和生活消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一、文献综述 对于征地后农民的生活质量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先后开展过大量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被征地农民对征地的评价和感受来看,郁晓晖、张海波对南京市的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普遍对未来的生活表示担忧。[2]刘跃发、李红叶对河北省廊坊市、涿州市被征地农民的调查也发现,不少农户反映失地后市场风险加剧、就业困难、心理安全感下降。[3] 学者们对被征地农民心理安全感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林依标认为,由于现行征地制度及补偿安置办法的客观局限性、地方财力的限制,一些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伴随经济建设对用地需求的日益旺盛,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累计增加;城市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征地后一些农民收入下降,其消费支出反而上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缓慢,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难等。[4]罗才军等则认为,征用土地给农民生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征地补偿不合理、标准过低造成失地后农民生活困难;安置途径单一,失地后农民生活存在后顾之忧;被征地农民周边生活环境恶化,给生活带来不便。[5]何玲玲、陆永明对柳州市河东村的调查也显示,农民失地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拆迁安置标准偏低,难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生活来源发生改变,但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失地后农民的迫切需要是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6] 但是,从结果上看,失地后农民的收入并不乐观。杨玉珍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调查显示,土地被征用后农民收入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因劳动力就业转移和家庭产业转移没有得到解决,收入明显下降。[7] 收入下降导致部分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据九三学社对辽南某市郊区的调查,农民失地后不仅收入减少,还由于搬进楼房,取暖费、电费、水费、物业费、饮食费等支出增加;因为生活拮据,甚至出现了以捡破烂为生的群体。[8]国家农调队2003年的调查数据亦显示,虽然东、中部农民失地后表面上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其生活消费支出额甚至超过了收入增加额,生活质量大不如前。[9]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征地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在减少。在国家统计局对16个省(区、市)2670个被征地农户的调查中,福建省的生活消费支出由被征用前2711元降为2232元,下降幅度约为17%;陕西省的调查户大约下降了16%,广西下降了5%;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甘肃省礼县,降幅约为4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失地后农民得到的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一般只够维持6~7年的基本生活;如果是公益性占地,则一般只能够维持3~5年的生活费。[10]童中贤认为,农民土地被征用以后,若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所得的补偿费用根本不足以保障他们长期的稳定生活。[11]杨玉珍发现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在种植业以外的其他工作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补偿费、安置费偏低,自主创业困难。[12] 通过对以上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征地给农民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收入、消费、就业等方面,众多研究成果所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征地导致农民心理安全感下降,对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导致了农民生活水平的降低;而现有的征地补偿机制设计不合理,难以保障农民征地后的长期稳定生活。此外,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征地后农民的就业形势严峻。这些成果对于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然而这方面研究中比较全面的数据资料不多见,近年来的具体情况如何也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征地对农民生活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检验近年来征地对农民心理、就业、收入、消费支出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具体影响,在此以A省2006~2009年接受征地搬迁的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采用调查员入户面访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2127份,其中有效问卷1987份,有效率93.42%。被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1.人口分布情况 被调查的村镇原属于城郊的农村,调查样本涉及搬迁的农民共4836人,其中,男性2443人,占50.52%;女性2393人,占49.48%。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户家庭中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分布在31岁至50岁之间,超过了40%;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和学龄人口也占到了约30%(见表1)。
2.土地征用情况 被调查的征地搬迁农户基本上都属于完全失地。在征地之前,平均每户承包有稻田0.11公顷、旱地0.05公顷、林地0.01公顷、荒地0.01公顷,人均拥有土地0.07公顷,主要从事水稻、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和蔬菜的种植以及家禽、家畜、鱼的养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