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14)12-0118-19 一、引言 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无政府(anarchy)与等级(hierarchy)这两个被认为是语义相反的概念区分了国际政治领域与国内政治领域。①然而,从欧洲的罗马帝国到“日不落”帝国,从古代东亚朝贡体系再到美国当前在东亚的“轴辐”体系,种种历史现象表明,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等级关系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时期。作为国际关系一种相对独立于无政府状态的排序原则,近年来等级制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无政府状态和等级制并非是互相排斥的,两者可以共存于国际体系之中。② 对于中国而言,等级制更不是一个陌生的国际现象。仅就明清两朝而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稳定、持续地存在了五百年左右。③东亚地区的国家一直都有遵从政治权威的传统并从中受益颇多。④作为等级体系中的主导国,中国不仅在制度和文化上成为地区国家模仿的对象,而且还为后者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秩序以及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外交往来的规范。二战之后,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地区等级体系。这一等级体系以开放的经济体系和美国的安全保障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类似古代朝贡体系在地区秩序中的作用。⑤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二战后至今美国对东亚地区秩序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⑥ 当然,深化关于等级制的讨论,不仅是要理解地区秩序的过去,更是为了思考其对当今地区秩序的启示。近年来,由于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和朝鲜半岛无核化等地区问题升级,中国与周边国家产生了一些外交摩擦。在这一背景下,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国进一步密切了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联系。与此同时,美国的态度在这些国家处理对外事务,特别是对华外交上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换言之,随着中国崛起过程中周边安全压力的增大,学界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以美国为主导的等级体系在塑造和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可以说,美国东亚等级体系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以及中国反过来如何回应这一等级体系的压力是决定未来东亚地区秩序的关键。⑦ 从明清以来到二战后的历史表明,东亚的地区秩序以等级制为首要特征。因此,地区秩序的变迁离不开其中等级体系的演变。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等级体系的演变实际上就是其与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目前,等级关系的研究者已经相对充分地回答了“等级制是如何产生于纯粹无政府状态的”这一问题。然而,关于等级体系如何重新转化为无政府状态的问题尚未被系统性地讨论。由于等级体系同国家、政权、联盟、民族、政党和国际组织等其他政治实体一样,有其自身诞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因此,等级体系的衰落和消亡是其自身发展演变的一部分。对等级衰落和消亡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弥补既有等级理论中的缺失,另一方面对进一步理解包含等级体系的地区秩序的变迁也有所裨益。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等级体系衰落和消亡的机制是什么?即主导国与从属国之间的等级关系是如何逐渐消失的?等级制是如何转化为无政府状态的?这一核心问题的两个关键分别是等级制衰落、消亡的原因及路径。本文在厘清等级制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等级制衰落及消亡的一种理论框架,力求呈现等级制变迁的完整动态过程。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理论问题,本文以下内容将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关于等级制衰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指出目前此类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二部分明确等级关系稳定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及其对等级演变的影响机制,第三部分尝试建立等级体系衰落及消亡的理论框架并阐述等级制衰亡的两种路径,第四部分则根据这一框架对等级制衰亡的两种路径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二、等级体系缘何衰落的既有研究 为了更好地回答本文的研究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关于等级衰落机制的既有研究进行分类梳理,找出其中已经解答的问题及其不足。目前,学术界直接与等级衰落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见。但是我们知道,等级关系有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例如杰克·唐纳利(Jack Donnelly)参考布鲁斯·克罗宁(Bruce Cronin)对国际安全体系的分类总结出了10种无政府状态中的等级形态。⑧卡提娅·韦伯(Katja Weber)认为国家在打算加入某一等级体系时,也面临多种等级类型和程度的选择。⑨在各种形态的等级关系中,霸权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一种等级形态。伊恩·克拉克(Ian Clark)认为霸权实际上是等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等级并不是与无政府状态不相容的一种排序原则。国际社会中霸权的逻辑类似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中的等级逻辑。⑩唐纳利按照权威和权力的分布将等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指出霸权是处于帝国和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极端中的制度化等级形式。(11)康灿雄(David C.Kang)则从霸权与单极的区别角度对霸权进行了界定。他指出霸权也是一种等级,不仅包括实力优势,还是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具有的合法性影响和权威。(12)因此,尽管霸权不完全等同于等级,但是对霸权衰落理论的梳理能够呈现一些有助于我们理解等级衰落机制的要素。 (一)经济实力衰落论 国际关系理论界对霸权衰落的讨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中遭遇的困境。(13)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定义的霸权明确了其内部的等级关系,他认为霸权就是一个强国控制和支配着国际体系内的弱小国家。(14)他根据经济学报酬递减的规律分析了霸权衰落的机制,即霸权国为国际体系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边际收益会不断减小而边际成本则不断增加。长此以往,霸权国将难以维持在国际体系的支配地位。(15)斯蒂芬·洛贝尔(Steven E.Lobell)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霸权国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其财政收入。霸权衰落过程中,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导致霸权国政府难以兑现对依附国原有的安全承诺。换言之,衰落的霸权会陷入积聚实力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不能同时实现的两难境地。如果霸权动员更多的国内资源用于维护国家安全会减小经济增长的规模,并进而损害国家维持军事实力的能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