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印关系的恶化,以及1959年夏秋开始发生武装冲突、乃至1962年10月至11月间发生的边界战争,对于中印双边关系、地区关系乃至现代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多是对中印边界具体问题的阐释和分析,对于外国因素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主要集中在苏联和美国,而且多置于美苏冷战框架下的国际关系中来考察,这方面的成果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中印边界问题始作俑者英国的作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20世纪早期之前,而对英国在中印边界争端的起源,中印关系的恶化、边界冲突,特别是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的态度、对策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国内外学术界还较少见。有关国家的大量档案文献证明,对于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英国难辞其咎,负有直接责任。然而,在中印关系恶化、边界冲突以至边界战争的过程中,英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赤裸裸地支持印度,干涉中印争端,并挑拨中国与亚洲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没有像苏联那样大力度地增加对印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不惜进一步恶化与中国的关系。相比之下,英国既向印度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援助,维护了英印传统关系,又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设法保持了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没有使英印关系和英中关系出现零和游戏,充分显示了其老牌帝国处理复杂、敏感问题的“老到”和“圆滑”。本文是在对解密的英国官方档案文献进行搜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并利用了中国、印度等国的一些文献资料,对英国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和剖析。 一、英国与中印边界冲突的根源 中印边界争端源于英帝国主义者于一百多年前,为进一步削弱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进而控制西藏,经过精心谋划埋下的种子。印度独立后,这颗种子不断发酵,酿成中印边界问题。这与英国历史上在阿以争端、印巴问题上的做法如出一辙。因此,中印边界争端是典型的殖民主义的产物。①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边界问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导致了中印关系的不断恶化并发展为武装冲突,虽然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对中国政府态度的误读,以及所采取的不切实际的政策和行动,但对于其中的英国因素也需进行认真解析。 在英国侵入印度之前,中印两国对传统习惯线所代表的边界大体上都持尊重态度,从未发生过边界争端。英国在统治印度后期播下了中印边界争端的种子。对于西藏,英国早有野心,曾一度动过吞并西藏的念头,后来演变为努力削弱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并实际控制西藏的策略,而通过签订条约制造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成为英国实现这一图谋的主要手段。1904年9月,侵略西藏的英军代表荣赫鹏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签订了《拉萨条约》(即《英藏条约》)。条约中隐藏起来的阴险之处,是企图排斥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建立英国对西藏的保护关系,主要体现在,该条约不但只字未提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第九款还把中国暗列为“外国”。②这样的条约当然不能得到中国中央政府的批准。此后,英国政府并不甘心,继续图谋进一步实际控制中国西藏,这直接酿生了以后的中印边界问题,其关键历史性事件便是1913-1914年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为了巩固在与俄国等列强对西藏的争夺中的优势地位,英国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便通过其驻中国的外交使节,多次督促清政府和民国初期的北洋军阀政府同意召开一次会议,以明确英国、中国中央政府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英国极力坚持,参加会议的西藏不能被当作一个行省来对待,而必须作为三方中平等的一方,拥有“自治权”。英国在此问题上拒绝让步,甚至在外交等方面对中国中央政府进行威胁。在英国的软硬兼施下,北洋政府勉强同意参加这样的会议。这便是所谓的西姆拉会议。 在英国倡议和一手操办下,1913年10月6日开始在印度西姆拉举行中国中央政府、英国和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三方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先后在西姆拉开了5次,在德里开了3次。由英国人一手谋划的“麦克马洪线”产生于西姆拉开会期间,但并非会议的直接产物。画有后来被称为“麦克马洪线”的《印度东北边境,参谋长会议,第1页和第2页,临时发行,1914年2月,比例:1英寸=8英里》地图③的主要基础,来自在中国西藏和印度东北部接壤的当地人中任职的英国政治官员。1914年3月某日,会议的主持者、英印政府外交秘书(即外交部长)亨利·麦克马洪(当时译为马麦含)拿起一支红铅笔,在一张1︰5万的地图上,擅自草草画了一条西起不丹东北角东至中缅印三国交界处的线,把中印边界从传统习惯线往北推了一百公里,从而把从喜马拉雅山南麓直至山脊的9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一笔划入英属印度版图。4月下旬,英国代表采取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秘密换文的不正当手段,炮制了大致以喜马拉雅山主脉分水岭为走向的这条边界线。④后来1914年麦克马洪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起草的《中英藏条约》以及根据第九款附加的地图中,明确体现了上述偷换的边界走向。不言而喻,狡诈的英国人是企图通过签署条约,给“麦克马洪线”披上合法的外衣。 在西姆拉会议的整个谈判过程中,英国代表和中国西藏地方某些代表相互勾结(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雇用的翻译是英国人,不言而喻,中国西藏政府代表对英方无密可保;而且英国翻译的权力很大,有时甚至替代称病缺席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出席会议),对议案密谋策划,并给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⑤施加压力。1914年4月27日,英国政府特命全权代表麦克马洪、陈贻范及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代表边觉多吉草签了西姆拉协定草稿。⑥草签《中英藏条约》草约时,麦克马洪签的是英文,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签的是藏文,而陈贻范签的并非汉文,而是英文,且陈自己的签名与条约正文的拼写并不一样(条约正文中是打字机打的“Ivan Chen”,而陈贻范本人草签的是“Ivan Chin”),可见“草签”之“草”。如此,英国便正式炮制出了不丹以东西藏和印度之间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⑦1914年7月3日,英国政府代表和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中英藏条约》正式文本上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