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4)11-0003-06 自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命题之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相关主题便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很多研究开始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不言而喻的概念加以应用。然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代意蕴的认识也未达成共识。在举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实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并对其当代意蕴进行探讨。 一、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根据“发展方式是指服务于组织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的理解,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理解为“服务于高等教育组织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发展路径选择的不同就产生了两种基本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即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的概念不是“舶来品”,它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对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而创造的一个概念。有研究者提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的概念是借用逻辑学里“内涵”与“外延”的说法。但是,在逻辑学里,“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1]如此看来,高等教育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与逻辑学里“内涵”与“外延”并不具有对称性。因此,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只是单纯的用来描述发展的不同路径选择,是一种形象的称谓。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选择发展方式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总是面临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还是走外延式发展道路的问题。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超越常规的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迅速从精英化发展阶段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并向大众化中后期深入发展。然而,这一过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但高等教育质量却饱受社会诟病,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用人单位“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两重天的尴尬;高校数量迅速增加,但是部分高校盲目追求“规模大、层次高、专业全”,导致很多专业重复设置和高校同质化发展等严重问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高校间恶性竞争以及高校债务危机越演越烈;原本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状况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而被逐渐放大,进而导致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失衡和高等教育公平等问题日益严峻;此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步伐也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总之,超越常规的扩招和发展所积累的矛盾与问题已逐渐显现和暴露,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诟病与质疑的声音逐渐高涨。可以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又一次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为我国今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质的历史变迁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其本质的认识不尽相同,甚至迥然有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在新时期我们应怎样理解其内涵?弄清楚这个问题既是分析和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前提,又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 1.第一阶段:内涵式发展是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目的的一种发展模式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2002年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学术界和政府主要关注的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问题,因而,此时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质上就是实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一种模式。 有研究者早在1988年就指出高等教育一般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追求速度型模式,该模式是以单纯的数量增长(如高校招生数、毕业生数等)为目标,以高校的外延发展为主要方式,强调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投资效益的提高、高教结构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另一种是效益提高型模式,该模式以调整高教结构、注重挖潜的内涵发展为主要方式,强调高教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高教投资效益的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稳步发展。[2]这种观点对后来许多研究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在此后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例如:有研究者指出,我国高校数量多而规模小,应千方百计挖掘现有学校潜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规模效益,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3]还有研究者也指出,内涵式发展是指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扩大现有学校的招生数量来实现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大;外延式发展是指通过增设新学校来扩大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4]这类研究还有很多,但基本观点相对一致。邬大光对这类研究做了较为精确的概括,认为所谓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指通过挖掘原有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潜力来扩大高等教育的容量,这种扩展方式也可称之为体制内扩张;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就是指在原有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建立新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这种新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等方面均区别于精英教育系统。[5] 总体而言,在2003年之前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相关研究基本都持这一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都是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一种模式,只不过采用的途径与方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