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福柯的学者通常认为,福柯思想可分三期:早期的知识考古学、中期的权力谱系学、晚期的自我伦理学。不过,福柯思想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前两个阶段;尤其在中国,人们所熟知的福柯更多是以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为代表。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福柯生前出版的著作几乎都属于其早中期思想。属于晚期思想①的只有他临终前出版的《性经验史》卷二《快感的利用》(1984)、卷三《关心自己》(1984)。无论就思想观念还是史料运用来说,这两卷书都已不再是卷一《认知的意志》(1976)的续写,理应看作福柯晚期思想。但人们往往不重视、甚而忽视福柯思想的这种转变。原因有两点:一是在《性经验史》之前,福柯即以写作“疯狂史”、“监狱史”、“医学史”名世,人们往往不顾《性经验史》的复杂性,把它与之前的著作混作一谈;二是在这两卷书出版的八年前,福柯即为《性经验史》写过一篇总导论,即卷一《认知的意志》,确立了全书的总构架,这篇导论的立场无疑仍属福柯中期思想,这也容易让人们忽视后两卷与卷一之间的差异。 近些年,法国学者编辑出版了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记录,弥补了福柯晚期思想研究的文献空白,为我们全面理解福柯思想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福柯形象: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课堂上竟讲起了古代哲学②。而且,福柯对古代文献的解释,并不只是从希腊-拉丁文献中撷取某个词汇或某几个短语,以哲学的思辨形式随意敷演开去,而是在遵守古典学、历史学传统的前提下,以一种朴实、客观的态度来解释古代文献。而在福柯对古代文献的读解中,有两个希腊术语最为关键,它们贯穿福柯晚期思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中早期思想:一为“parrêsia”,本文译为“诚言”③;一为“epimeleia heautou”,本文译为“关心自己”④。 一 “诚言” (一)“诚言”的政治用法:伯里克利式的诚言 从词源看,“parrêsia”由“pan”(全部)和“rhêma”(说出的话)合成。⑤直译为“全部言语”(tout-dire),转译为“直率”(franchise)、“敞开心扉”(ouverture de
)、“坦率地说”(ouverture de parole)、“自由言说”(liberté de parole)。 因此,从根本上说,“parrêsia”指的是一种说话方式,即“想什么说什么”,但它又不仅仅是“想什么说什么”。据福柯所考,这个词最早见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的希腊古典文献,其使用既与城邦特有的某种政治制度(即希腊文所谓“politeia”)有关,还与该城邦里的某些个人的政治权力或能力(即希腊文所谓“dunasteia”)有关。如罗马史家波里比乌斯曾说道⑥,阿该亚人的政治制度有三个特征:前两个为“dêmokratia”(民主制)与“isêgoria”(言论平等自由),它们意味着在希腊的民主制中,所有公民都享有言论平等、言论自由的权利,因此属于法律-制度问题;第三个特征即“parrêsia”,它不是泛泛而讲的言论平等自由,不是人人皆有,而只为少数人所具有,因此属于政治-权力问题。又如在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伊翁》中,伊翁寻找母亲为的是确定他的身份地位,因为这种身份地位将直接决定他是否具有“parrêsia”;而在伊翁眼里,只有使用“parrêsia”的人才可能成为城邦中的“
zugon”(第一流人物)⑦。 总之,“parrêsia”指的是在民主制中,某些人使用语言(逻各斯)的力量说服并支配其他人,以成为第一流人物,从而行使权力,实施统治。它包含四个条件:一是民主制保障言论自由,福柯称之为形式条件;二是某些人在权力、能力、道德诸方面有优势,福柯称之为事实条件;三是合理的语言,不仅想什么说什么,而且你所说的话还要合理,福柯称之为真理条件;四是说真话的勇气,福柯称之为伦理条件⑧。 对这一结构的绝佳证明,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记载的伯里克利的几篇演说词。比如,战争开始之前,斯巴达派代表去到雅典传达他们的通牒,修昔底德是这样记述的⑨: (1)“于是雅典人举行民众会议,讨论这件事,决定把整个问题一劳永逸地仔细考虑一下,然后给斯巴达一个答复。许多人站起来发言,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人表示了。有些人认为战争是必要的,有些人说麦加拉法令可以撤销,不要让它成为和平的障碍。”——此段表现的是“parrêsia”的形式条件,即“dêmokratia”(民主制)的政治制度;更进一步说,这是民主制下面的“isêgoria”,即:所有公民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由法律-制度提供给每位公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