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删《诗》”之说,汉至隋代未有异议。初唐孔颖达开始怀疑,之后踵其说者渐多,怀疑者提及的最主要论据有二:一是从古文献逸诗存留的数字看,认为孔子不可能删掉两千七百多首诗。如孔颖达说:“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①二是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国季札到鲁国观乐时诗乐编排顺序看,认为已与今本《诗经》大体一致,证明当时《诗经》已基本编定,其时孔子年方八岁,不可能删《诗》。如宋人郑樵云:“季札聘鲁,鲁人以《雅》、《颂》之外所得《国风》尽歌之,及观今三百篇,于季札所观与鲁人所存,无加损也。”②长期以来这两条被视为否定孔子“删《诗》”的最有力证据,以至为一些文学史所采用,成为千年公案。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问世,厘清了《诗经》流传和编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准确理解司马迁之说颇有启发意义。 一、现行本《诗经》确实对古诗删削过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周公和成王所作的乐诗,内容大体是周公对“多士”的劝诫和成王对自身的儆戒。李学勤先生说:“《周公之琴舞》是由十篇诗组成的乐诗,性质同于传世《诗经》的《周颂》。”③此说非常准确,当毫无争议。这不止是因其“琴舞”的形式,还因为简本成王“元内(纳)启曰”下面一段与传世本《诗经·周颂·敬之》极为接近,该段是: 敬之敬之!天隹(惟)(显)帀,文非易帀。母(毋)曰高高才(在)上,劯(陟)降亓(其)事,卑蓝(监)才(在)兹!乱曰:讫(遹)我夙夜不兔(逸),敬(儆)之!日就月将,教亓(其)光明。弼寺(持)亓(其)又(有)肩,视(示)告余(显)惪(德)之行。④ 大意是:敬慎啊,敬慎!上天是昭著明察的啊,美德是不易获得的啊!不要说上天高高在上,它掌管人间赏罚升降,监察着我们就在身旁。乱曰:我日日夜夜不敢懈怠,敬慎啊!日有所得月有所成,就会渐渐达到光明。请辅弼我担此重任,示我以光明的德行。 传世本《诗经·周颂·敬之》如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⑤ 现存本《诗经》大意是:敬慎啊,敬慎!上天是昭著明察的啊,承受天命实在不容易啊!不要说老天高高在上,它掌管着士大夫的黜罚升降⑥,每天监察着下土在这个地方。想我这个小孩子,不够聪听敬慎啊(或“岂敢不聪听而敬戒呢”),我期待着日有所得月有所成,奋发学习,坚持不懈以达光明。请辅弼我担此重任,示我以显明的德行。 上面的引文中,加点部分是文字上有出入的。不难看出,二者很多地方句子相同,诗意也没有大的差别。但是有一个问题,现行本《诗经·周颂·敬之》全诗仅此一章,而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明示成王所作共九章,这九章很明显是一个整体,文气连贯,一气呵成,绝对不是乱简的结果。即在传世本《诗经·周颂·敬之》中,《周公之琴舞》的后八章都没有出现(这还不包括最前边周公所作的半章)。所以毫无疑问,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现行本《诗经·周颂·敬之》是繁本和删节本的关系。这一现象表明,传世本《诗经》确实对原始诗作进行过删节,司马迁说的孔子删诗并非无据之言。 二、周代一直有与传世本《诗经》不同的“诸侯本”诗篇存在 研究表明,这批包括《周公之琴舞》在内的“清华简”是大约2300—2400年之前,即战国中晚期楚国的东西⑦。但是简本身呈现的年代不等于简上书写的文献本身的时代。就《周公之琴舞》来说,它叙述的是西周初期周公、成王的事情,李守奎先生通过对其语言及用韵风格等考察后说:“《琴舞》的语言佶屈聱牙,古奥难懂,用韵很不规则,其词汇不仅与周初部分的《诗》、《书》,西周金文密切相合,而且沿袭商代的一些词语,有些词语后代消失了。第四首诗中的‘昼之才视日,夜之才视辰’直承商书旧语。清华简《说命》下记载商王之命:‘说,昼女视日,夜女视辰,寺(是)罔非乃载。’诗中的‘才’当与《说命》的‘载’用法一致,《周颂》的语言与《商书》之间的传承关系非常明显。”⑧李守奎先生的意思是,《周公之琴舞》是从西周流传下来的,还保存着西周初年的语言风格,笔者认为其结论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当是在早于战国中后期的某个时候(至少应在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之前,详见后文论述),以大体保留该舞曲在西周原始面貌的形态传入了楚国,之后被楚国史官或某一权势人物收藏,最后随收藏者下葬,即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是较原始的西周之“诗”单篇流传下来的一个典型。由此可见,在孔子时代,甚至西周至战国的漫长历史时期,某些诸侯国一直有与传世本《诗经》不甚一致的“诗”的藏本或藏篇存在,笔者姑且名之为“诸侯本”。这些诸侯本的“诗”的藏本或藏篇或成集或不成集,与现今看到的《诗经》定本在文字上(甚至篇章上)多不完全一样。 笔者认为,就单篇而言,这种“诸侯本”藏篇可分两类,一类是与传本《诗经》同一祖本,在之后的流传中,因传抄或其他原因,文字甚至篇幅发生歧异,遂衍化成一篇诗的两个或几个版本,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诗经·周颂·敬之》的关系属于此种。另一类则是没有被传世本《诗经》收入、被后代称之为“逸诗”的诗篇。春秋战国时期文献——《左传》、《国语》、《战国策》乃至《荀子》、《墨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一些今本《诗经》中没有的诗句,当多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