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兴起的视觉文化转向和倾听美学转向,代表了现代西方两种不同的美学研究路径,这两种美学研究路径之间有何差异?在差异之中有无互补性?为什么在现代西方美学中会发生这两种美学研究路径的转折?当代视觉文化美学的霸权以及倾听美学理论影响的弱微,显示了什么样的文化和思想理论旨趣?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和仔细清理的。 一、视觉文化转向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文化的兴起完全是一个现代性事件。正如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按照新奇、轰动、同步、冲击来组织社会的审美反应——因而在视觉艺术中找到了主要的表现。”①“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②。这样的说法当然并不意味着在传统的西方社会中就没有视觉性的事物和作品,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视觉文化与它们有着根本的区别,即它是在西方现代性文化乃至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诞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依赖于一种现代的社会文化土壤,同样也必然打上各种各样的现代社会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与传统的视觉性艺术和文化十分不同的特点。 在西方现代社会中,最早论及视觉文化的当首推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在其作于1934—1935年之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谈到以摄影、电影为代表的现代影像艺术,这种影像艺术也就是一种视觉文化。本雅明认为,现代影像艺术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复制技术基础上的复制艺术,这种现代复制艺术消解了传统艺术的膜拜价值而大大凸显了一种展示性价值。在该文中,本雅明并不像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那样对传统艺术灵韵的消失表示哀悼,恰恰相反,他是在展望和憧憬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除了本雅明之外,在西方现代文化思想史中,对现代“视觉文化”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居伊·德波。德波在1967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提出了“景观社会”的概念。所谓“景观社会”,顾名思义,即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大量介入,生活中的一切都以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呈现为一种景观的大量累积,而其结果就是使“现代人太过于做一个观众”③。现代人热衷于成为一个观众,也就是指现代人对所谓的视觉景观有一种无比的甚至可以说是变态的热情,这种热情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社会上大量景观现象的出现以及视觉文化社会的形成。相较而言,本雅明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多是中性乃至正面的,而由于德波持有一种激进左派的文化立场,所以他对视觉文化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批判的态度。本雅明和德波对待视觉文化的两种不同立场,可以说开启了后来西方学界有关视觉文化研究的基本态度。 尽管对视觉文化的性质以及应该如何对待视觉文化学术界存有不同意见,但对视觉文化的大致内涵还是比较有共识的。视觉文化首重一个“视”字,也就是说,这种文化是一种“眼睛的文化”。对这一点很多学者都做出过论述,如理查德·莱珀特认为,“我们生活于一个视觉文化之中……现代性的知识系统(福柯把它称作知识型)在注视的统治下甚至到了眼见为实的地步”④。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指出:“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⑤对视觉化的推崇,使得现代文化区别于传统的偏重于语词逻辑的概念文化,呈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现代性特点。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眼睛的文化”,它所关注的对象自然是各种各样的图像和形象,也就是说,视觉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图像文化或者读图文化。有关视觉文化的图像化特点在上面我们所引的本雅明对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影像艺术的论述以及德波对现代景观社会的分析中其实已经有所涉及。除此之外,鲍德里亚对现代“仿像”(simulacra)社会的论述也深刻地触及了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图像文化这一特点。鲍德里亚指出,与传统社会注重模仿和生产不同,现代社会注重所谓的“仿像”⑥。这样一个“仿像”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模型、符码和影像所支配的,这种支配的结果就是在实际存在和仿真形象之间实现了一种所谓的“内爆”,从而最终模糊了真与假、实与虚的分界,甚至让人以为这种“仿像”就是比实际生活还要更为真实的实在⑦。为了说明这种所谓的“仿像”文化,鲍德里亚举了美国迪斯尼文化为例来加以说明。他说:“迪斯尼开始于错觉和幻觉的游戏:海盗、边疆、未来世界等。这种意象世界被看作是使乐园获得成功的东西。但是毫无疑问,真正吸引大众的是乐园构成了社会的缩影,构成了在美国寻欢作乐的微型的、宗教的缩影。”⑧在迪斯尼那充斥着各种卡通形象的童话式世界中,众人沉浸其中获得一种精神的寄托,甚至认为这就是真正的美国文化,是比实际的美国文化所展示的美国形象还真实的美国形象。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就是由类似迪斯尼乐园这样的各种各样的“仿像”组成的社会。本雅明、德波、鲍德里亚等人对视觉文化的“图像化”性质的论述,在其后的一些理论家那里引起了巨大的共鸣,比如W.J.T.米歇尔认为,身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生活在一种形象文化之中,一个景观社会里,一个由相像和类像构成的世界上”⑨;米尔佐夫也指出,视觉文化取决的是人们“对图像或是视觉存在的现代偏好”⑩。总括上面各位理论家的观点,我们可以说,从其内涵来说,视觉文化就是一种图像文化。对视觉图像的偏爱,反映的是现代人对眼睛和视觉的极端重视。他们认为,只有眼睛直接看到的这些感性图像才是美的和真的。在这种视觉化转向中,图像成为现代西方人把握和理解世界的主要乃至唯一的方式,成为现代西方人获取存在意义的源泉。从外延来说,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图像性文化,它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颇为广泛,比如电影、电视、网路视频、商品广告、家居装饰、产品陈设和展览、形象美容、流行时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