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14)04-0103-05 中国二元的社会结构,使得中国现代社会存在城乡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来到城市,包括“农民工”“流动儿童”“失地农民”、来城就读及毕业留城的农村生员等等。面临着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巨大差异,农村人和城市人都存在着城乡文化的双重适应,只是城市经济的优势和户籍制度的局限,使得农村人面临着双重文化适应问题更明显,并相应地存在着由文化适应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一般具有城市中心主义观点,重在农村人对于城市文化的适应,缺乏二元文化观和文化融合观。并且对于城乡文化差异的内涵多停留于文化表现的外在方面,而对其思维观念等文化内核较少分析;有关各方面的文化差异对农村人和城市人的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问题的影响更是缺乏研究。本文拟在双重文化适应的观点下,在较全面地分析中国现代社会中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考察城市中的农村人和城市人共同面临的双重文化适应现象,以及其中的心理适应问题,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国城乡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心理适应。 一、中国现代城乡文化的差异 从文化适应的角度来看,城乡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语言,而生产方式既是文化的物质表达,又属于经济基础部分,成为城乡文化差异的决定基础,因此这里也单独列出。 1.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风貌,包括基础性的自然环境及受此影响的人文环境。反映文化特点的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居住形态上。农村是村落集居,聚居地周围大多为广阔的田地、树木或原野。房屋一般为独立庭院式,房屋宽正、院落敞阔、六畜相伴。在这种环境中,会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睦。城市则街道集市交错、房屋密集林立。在这种环境中,人与自在自然的距离被拉远。在感受现代文明繁华的同时,也承受着拥挤和嘈杂。 受自然环境影响,城乡人文环境也具有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往往比较庞大,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屡见不鲜,村落居民一般均具有各种宗族或者亲缘关系,村民因此彼此熟识,人际关系显得单纯、单一。而城市家庭越来越倾向于以核心家庭为主,邻里间往往除了空间关系,其他社会联系较少,相邻居住区域内的居民互不认识也不罕见。但城市中便利的交通和多样的社会活动却又使城市居民间的社会关系复杂多样,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生活的拥挤嘈杂、流动性、不确定性、充满诱惑和竞争性。 2.生活习俗。总体而言,农村居民受宗亲聚居影响,彼此相对熟悉,社会关系较为稳定,使其可以生活在由传统观念加以维持的礼俗社会中,彼此更为信任,更重承诺,情感性和随意性更强。城市则因其工商业发展需要,居民流动性更强,现代观念大大加强,彼此交往的理性化和陌生感相对于农村社会也更强[1],以契约、制度与规则相约束的要求也更强。 3.内化的观念。中国城乡文化在内化观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情关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中国农村宗亲聚居的人文环境和面向土地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决定农村的乡土文化更能体现出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人情关系、宗族观念、老乡观念、乡土观念,而不是商业社会的金钱价值和工业社会的工具性功能的一面。由于比邻而居却无宗亲纽带,生存赖于市场交换,城市人彼此的人情比较淡漠,对自身不相干的人或事表现冷漠,疏离感较强[2],宗族和老乡观念也比较弱;平等公约性的规则意识较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为市民化的、相对独立的个体;人际距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相对一致,注意与所有人都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也会尊重个人隐私和差异性[1]。 农村人的思维比较简单、纯朴,具有单一和直线型,更强调对传统的遵守,对新鲜事物比较容易拒绝;城市人更加多元,思维具有多向性、活跃性和质疑性[1],往往显得比较前卫,对各种新奇事物具有包容性。在思维的变化性方面,农村人相对比较稳定,显得比较因循守旧和墨守成规,思维方式在代际之间的改变差异不大;城市人的思维变化性大,创新性也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代际之间的改变也非常大。 马克斯·韦伯说,传统的人属于情感型,现代社会则是工具型和价值型[1],较好地揭示了农村与城市在价值观上的根本不同。另外,受生产方式影响,农村人更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安土重迁、重男轻女、重伦常、长幼尊卑有序、谦逊礼让等价值取向与现代工业化的城市人更为自我中心,强调人的力量,习惯流动和搬迁、男女平等观较强、伦理观淡化,道德弱化,更注重公平和人际平等下的成就和价值的个人实现,更注重竞争、自我主张与彰显形成鲜明对比。 4.语言。每一个文化都有其特有的语言。有关文化适应的研究几乎都会将语言作为重要的内容。一般来说,伴随农村的乡土性和相对封闭性而保有的各地方言给来自不同地区人的交流带来了很大障碍,而现代城市由于流动性、开放性,会倾向于用普通话。另外,农村的语言往往保留更多彰显人的自然性的“粗俗”内容、脏话,而普通话往往没有这些对应的内容,保留着更多的文雅用语;城市人较注意用“请”、“谢谢”等保持一定人际距离的礼貌用语,而农村人却不习惯此类显得人际关系生疏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