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后期,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模式基本上可概括为:亚文化群体的产生——夸张的风格——风格的解码——亚文化的收编。而互联网的发展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模式,当今的青年一代伴随着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络长大,他们的世界观以及审美情趣已经与其父辈一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当我们再次审视当代青年亚文化时,发现许多现象已经远远不似当初那样“简单”。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产生与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而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为青年亚文化带来了新的风格,同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境。本文以小清新亚文化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在网络空间中当代青年亚文化如何演变发展,同时,与传统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相比,小清新亚文化表现出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困惑,从而进一步探讨亚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亚文化2.0之转变:从“激烈”到“清新” 有青年的地方就一定有青年亚文化,因为青年群体具备一种内在叛逆、迷茫、性冲动和渴望挣脱的性格,这一切与亚文化的特质是契合的。从20世纪算起,在前网络社会的中国,青年亚文化已经以各种姿态依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五四新青年到“文革”期间的红卫兵、知青;从摇滚音乐到韩流;从涂鸦、恶搞到Cosplay,等等,还有如今的小清新亚文化。这些亚文化群体都展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中国摇滚乐,它彰显了20世纪80年代热血青年的自由与张扬,他们用批判和热血编织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青年亚文化一次次地用自己的风格喊出年代的“青春宣言”,尽管风格千差万别,但我们依旧可以从千变万化的表达中发现传统青年亚文化风格的相似之处:他们的风格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们的风格是一种脱离世俗的仪式;他们带着一种抵抗和冲撞的姿态。 但是,以小清新亚文化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呈现出了网络时代一种风格的巨大转变,即由一种激烈的对抗转向了一种温和的表达:他们依旧具有反抗的精神,然而这种反抗的精神不再激烈,而是以一种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依旧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但是这种风格已经不再具有仪式感,反而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依旧具有群体的身份,但是在网络上“抱团取暖”的他们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组织”的概念,没有严格的纪律,没有共同的纲领,他们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以比较灵活的方式展示自身的存在。 正如赫伯迪格(Hebdige)所言,我们如果想要深入研究亚文化,就要“透过风格的表面去挖掘它的潜在意义”。①青年亚文化风格的转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透露出的“潜在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青年一代面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迷茫和困惑的体现。当今青年一代由所谓的“80后”“90后”构成,由于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80后”“90后”实际上承受着社会转轨所带来的阵痛,如消费主义潮流对欲望的过度扩张;价值混乱对青少年造成的危机;社会断裂所带来的紧张不安,等等。这些问题是父辈们所没有经历过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年一代所缔造的亚文化也自然与前几代的亚文化有较大区别。 作为青年一代自我表达的主要工具,互联网正是在这段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是当今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而随着Web2.0技术的出现,人们的传播方式逐渐摆脱时空束缚,各种观念异彩纷呈,传播主客体互动性增强,传播平台层出不穷。仿佛一夜之间,青年群体开始在父辈主导的社会中掌握了“话语权”。进入了所谓“后亚文化”(post-subculture)的时代,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亚文化不同,网络媒体影响下的“后亚文化”开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虚拟性、短暂性、碎片化、异质和个人主义等近乎后现代的特征”②。在中国,青年亚文化虽然没有完全进入到学者们所说的“后亚文化”的阶段,但其风格的转变是毫无疑问的,在这种语境下,我们称之为“亚文化2.0”。 在“亚文化2.0”时代,基于Web2.0技术的新媒体对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Web2.0的全球性使得亚文化群体的风格出现了跨文化特征。这一点在小清新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体现最为明显。小清新最初作为一种英国独立音乐的风格存在,传入中国以后迅速在互联网上散播开来。通过以豆瓣网为代表的多种互联网渠道的传播和整合,小清新亚文化在中国兼具了英国独立音乐的淡雅、日本摄影的随性、台湾书籍的文艺等多种风格,综合了不同文化区域的特点。其次,Web2.0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使得新媒体成为亚文化展示的窗口。在亚文化2.0时代,亚文化群体的形象是立体的,他们熟练地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各种方式表达自我,从而告别了传统亚文化较为平面和单一的群体形象。如小清新,它不再是单一领域的一种亚文化风格。他们通过分享音乐传递流行文化,通过拍摄图片表明审美情趣,通过电影确立观赏风格,通过旅行表达生活方式,他们的整体风格是由各种多媒体的碎片拼凑而成的。再次,Web2.0的交互性大大强化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聚合性。新一代的青年亚文化缔造者见证了电视、MP3、电脑、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也熟练地使用着IM(即时通信)、SNS(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平台。这些传播工具使得实时传播、多对多的传播成为可能性。群体凝聚力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强化。 “亚文化2.0”是网络发展到Web2.0时代的重要“标识”。传统亚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反抗与呐喊现在主要转移到网络,青年一代在网络上表达、交往、展示属于自己的文化。网络平台为当代青年亚文化赋予了新的意义,但同时也带了许多困境,如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使网民的独立思辨能力日益萎缩,网民很容易被信息奴役;网络成瘾现象腐蚀了青年的意志,消解了其行动力;缺乏认同感使得个人主义极为严重。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是新媒体为亚文化群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青年亚文化群体也极其容易迷失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世界中,这在近年来兴起的小清新亚文化现象中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