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14)04-0020-04 高等教育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是区域产业结构转移、产业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主要依托。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因此,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研究生学科专业包括专业的设置与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小,则无法满足区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遭遇瓶颈期。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大,研究生教育规模超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一方面会由于教育资源无法适应教育规模的扩张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会由于区域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没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劳动技术结构,出现大量研究生失业现象,或者出现“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由于其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并引起劳动生产率的下降”[2]状况,这既浪费教育资源又给社会带来隐患。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生专业结构设置二者平衡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衍生 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主要凸显在学科专业机构设置与区域经济特色不匹配、传统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转型不协调以及未充分考虑专业结构比例盲目扩招致使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过剩等三大方面。 (一)学科专业机构设置与区域经济特色不匹配,为当地贡献率不高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地域广,学科专业结构能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是各省普遍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的高等院校主要分布在大城市,沿海地带的高等院校相对比较密集,高等院校的数量体现出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学校专业设置的布局引起人才的流动。如东部地区,以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发展基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第一产业结构转型为第二产业结构为主辅之以第三产业。从研究生专业设置情况来看,主要为理工类、师范类和经管类专业为主,缺少自动化、化工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当地主要开设理工类和师范类专业,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适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经管专业、农林专业、畜牧专业等,多数高校只能够为当地培养师资力量[3]。由于当地高校没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不能很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导致的结果是地区培养的人才流失,为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人才。如新疆、甘肃地区,矿产资源并不亚于东北地区,也是我国石油机械等工业基地,但是其地级高校中,只有少数院校设置经管类专业,畜牧、农林类等相关专业均为空白,而东北地区和中部、南部地区对相关专业较为重视,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多数会选择继续在经济发达地区从事科研工作,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实现起到阻碍作用。 (二)传统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转型不协调,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不利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的战略转型期。伴随这一转型,在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的产业集群开始涌现。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在引发对科技和人才需求的变化[4]。在规范型模式下,高等院校的研究生专业分科过细、过窄,同样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是高校的基本建设,因此,高校在专业结构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性。但是研究生专业结构设置缺少系统性和思考性,专业面过窄,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新专业较少,专业设置的全球性战略思维能力较差。适时解决这些问题,是各省高校和政府应尽的职责。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而教育规模的扩大对各高校的专业和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科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而研究生教育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尽管专业设置已经由传统的理工、师范类专业扩展到经管类、农林类、畜牧类、医药类等专业,但是目前传统学科仍占据主导地位,交叉学科和新型学科的数量不足,如在化工、生物科技等领域。单一、狭窄的学科专业培养,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 (三)盲目扩招致使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过剩,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经济全球化既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世界经济与区域经济融为一体,微小的金融危机都能掀起千层浪。当中国遭遇金融危机之后,将政策的目光投向唯一没有涉足的教育领域。国家鼓励高等院校扩招,学生人数的扩招,在一定时期内拉动了内需,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困扰着社会与学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因此许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和个人的愿望,促使每个学生毕业后都希望通过自身的能力与学识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而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发达,人才需求量较多,提供的机会也多于西部地区。人才是链接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核心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一分子。许多研究生宁愿留在东部地区做低薪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不选择到西部等偏远地区发展。研究生就业多选择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与流失。西部地区由于缺少高端知识型人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之前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从总体上看,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实践性人才,如辽中南地区需要高级专业技工、IT行业的人才,应用型研究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受追捧,而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教育学、历史等传统文科相对受冷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