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药品流通从计划分配体制转向市场化经营体制,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当前,中国药品流通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性弊端,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不仅制约了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和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更影响了居民基本健康权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推动药品流通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有效保障居民基本健康权。 一、近年来药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新探索 近年来,中国药品流通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开始提高,现代流通模式逐步得到推广,药品流通行业的社会作用不断增强。药品流通监管也进行了多项积极探索和尝试,制定了一些行业管理的新举措。 (一)产业组织整合步伐加快,多样化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出现 在市场力量和新医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药品流通产业组织结构演进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交易关系和利益关系复杂化的特征更为明显。在多种管制政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压力促使药品流通企业积极创新商业模式。 1.药品流通行业整合重组步伐加快。长期以来,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的特点,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下辖门店14.67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7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8万个。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仅有117家。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药品流通行业整合重组的步伐有所加快,主要表现在: 一是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全国谋划布局,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近年来,国内主要药品流通企业纷纷扩张分销网络,开始在全国谋划布局,客观上提高了药品流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特别是国药、上药和华润这三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药品流通企业,近年来在网络布局、业务能力提升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和能力提升。比如,国药通过“并购+合作”,“下沉”分销网络实现全国布局;上药在巩固华东市场的同时积极重组了华东、华南地区,强化华北地区的分销网络,并与中国邮政进行全面战略合作,打造全国性的新型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华润则先后通过商业模式运营并购北京等地商业企业,逐渐补全全国性配送网络。当前,中国医药流通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国药、华润、上药“三足鼎立”的态势。 二是外资通过股权置换或联合投资加快商业渗透,提速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药品流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①药品流通市场已经成为国际流通巨头的新目标。外资进军医药流通领域多采用股权置换或联合投资的形式,与当地龙头或较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合资,并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对销售网络的控制权。2008年以来,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区的外资纷纷通过持股或者合资组建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三是零售药店加快结盟,省级药店联盟销售增长快速。近年来,在宏观政策及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零售药店开展联合采购、实体联合的速度正在加快,省级零售药店抱团结盟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成立15家省级药店联盟,覆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成员单位463家,门店总量21402家,年度销售总额达355.57亿元,约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总额的1/5。 2.药品流通的关系复杂化。药品流通具有流通的一般性又具有药品的特殊性,因为存在药品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建立的监管框架,当前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存在复杂的各种交易关系。 根据流通的一般理论,在资本和技术的推动下,现代流通呈现现代化、信息化和扁平化趋势,但是,由于存在药品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监管架构,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在“药厂—代理商—医院或零售药店—消费者”这个一般流通框架内,形成了两套更为复杂的内部系统,分别是医院公关体系和多级代理体系,前者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药厂、代理商、医药代表、医院工作人员等,后者则涉及多级代理商、地方政府、医院等。其中,医院公关体系并不涉及药品的实物物流,而是一种特殊的营销体系,多级代理体系则承担了药品实物物流和仓储的责任。医院公关体系和多级代理体系的存在,使得当前的药品流通行业的交易关系更加复杂化,在药品出厂价和零售价都受到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诸多利益主体的存在使得真正承担药品实物物流和仓储的企业在利润上逐步表现出微利化。 3.多样化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出现。在多种管制政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压力促使药品流通企业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药房托管、药事服务等。 一是药房托管。医院药房托管最早起于1999年深圳三九集团对广西柳州中医院等6家医院药房的托管,具体操作是医院在保持药房法人地位、产权、人事关系三不变的前提下,将药房委托给经营能力较强、实力雄厚的药品企业进行经营,托管企业负责全部药品的采购、配送和日常管理,并为医院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药事解决方案,包括药品质量监测、药学服务等。医院不再负责药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只对其进行监督。目前,实行药房托管的地区有江苏、山东、云南、安徽、吉林、浙江、福建。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药房托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式上将药房从医院分离到外部(只是减少了环节),实质上并未触动原有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