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的长篇小说《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以下均简称《瞻对》)首次发表于《人民文学》2013年第8期,2014年初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单行本①。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小说,在内容上书写康巴藏区一个部落近两百年的历史变迁,特别是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形式上采用历史学的方式,大量引用历史文献。这很有创意,对于阿来本人的创作来说是一种突破,在整个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也是一种突破。本文主要探讨《瞻对》的文本形式及其意义。 《瞻对》在外在形式上很象学术文本,具有历史性或者说“非虚构”性。读作品,我们看到,作家大量引用文献,其中提到的相关著作就有30多种,笔者对这些著作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一一进行了查找,罗列如下: 《清实录藏族史料》(共10册),顾祖成等编,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其中第10册为索引和附表。 《清代藏事辑要》,张其勤原稿,吴丰培增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清代藏事辑要续编》,吴丰培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西藏纪游》,周霭联撰,张江华等点校,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 《康巴文苑》,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创研室主办,期刊,已经出版40多期。 《民国川边游踪之〈西康札记〉》(收《西康札记》、《西康视察报告》二书),任乃强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版。 《甘孜州文史资料》,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协编,有藏文版,连续出版物,已出版20多辑。 《西藏志》,陈观浔编,巴蜀书社,1986年版。 《藏族通史·吉祥宝瓶》,泽仁邓珠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白玛邓登尊者传》,益西多吉藏文原著,格桑仁珍、格桑慈成编译,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新龙贡布郎加兴亡史》,昔饶俄热撰,作者为当地学者,出版情况不详。 《英国侵略西藏史》(原名《印度与西藏》),英国人荣赫鹏著,孙熙初译,西藏社科院资料情报研究所编印,1983年版。荣赫鹏就是率英军攻入西藏的上校将军。 《霍尔章谷土司概况》,当地文献,出版情况不详。 《西藏的贵族和政府》,毕达克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版。 《边藏风土记》(线装本4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查骞撰,林超校点,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 《西藏社会历史藏文档案资料译文集》,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和西藏档案馆联合编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版。《瞻对》漏掉“译文集”三字。 《西藏通览》(线装本5册),[日]山县初男著,西藏自治区历史档案馆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西藏文史资料选辑》,西藏自治区政协编,连续出版物,已出版10多辑。 《西藏改流本末记》,吴光耀著,见《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上)。 《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上下),赵心愚等编,巴蜀书社,2006年版。 《康藏史地大纲》,任乃强著,西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西康纪事诗本事注》,贺觉非著,林超校,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喇嘛王国的覆灭》,[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时事出版社,1994年版。 《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共7册),多杰才旦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上下),邓锐龄等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 《边藏刍言》,刘赞廷撰,1921年铅印本。 《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上下),赵心愚等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瞻对》漏掉“民国”之“国”字。 《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台湾冯明珠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 《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版。 《赴康日记》,唐柯三著,新亚细亚学会(版),1934年版。作者说是1933年刊行,笔者未查到此本。 此外,作品还提到很多藏文书,如《瞻对·娘绒记》、《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等,还提到《清史稿》②、《大藏经》、《四川通志》、《理化县志》(内部印刷物)、《西康史拾遗》(内部印刷物)等文献材料。这些文献不仅仅只是影响了作者的思想和观念,影响了作者对民族、宗教、历史以及现实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它们直接构成了作品的内容。作品中有大量的直接对原文的引用,即大量地“抄书”,甚至有这样的话:“我不惮烦琐,抄录这些史料”(第262页)。作品采用的是学术著作的“章”和“节”的形式,有些“章”或者“节”基本上是对原始文献材料的直接引用,比如前三章基本上就是用《清实录》中有关材料写成的,以第一小节“小事一件”为例,这一节的主体文字是《清实录》中的三则材料,分别是: (川陕总督公庆复)又奏:“江卡汛撤回把总张凤带领兵丁三十六名,行至海子塘地方,遇夹坝二、三百人,抢去驼马、军器、行李、银粮等物。现饬严缉务获外,查官兵猝遇野贼,自当奋勇前敌,苟枪毙一二,众自惊散。讵该把总怯懦不堪,束手被劫。川省界杂番夷,弁兵积弱,向为悍番玩视。若不大加惩创,即摆设塘汛,俱属具文。”……“得旨:所见甚是,应如是办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