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73/77(36)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009-721X(2014)02-0115-(1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就任当年推出了阿富汗新战略,宣布自2011年7月起逐步自阿富汗撤军,撤军行动将在2014年结束,完成向阿富汗方面的防务移交。2011年7月,奥巴马正式开始实施分“三步走”的从阿富汗撤离美军的计划,并于当年7月撤回1万名士兵。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各参与国也在美国之后开始实施各自的撤军计划。阿富汗政府军逐步开始接手阿富汗的防务。至此,在经历了10年残酷的反恐战争之后,阿富汗开始进入后反恐时代,即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不再担负阿富汗安全与稳定的主要责任,而由阿富汗人自己承担国家安保重任,并主导战后国家重建的时代。在后反恐时代的阿富汗,国家重建的最艰巨任务是在国内各种安全威胁并未彻底根除、社会族群关系依旧紧张对立的形势下,完成由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型。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花费1030亿美元用于阿富汗重建,超过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重建费用。美国结束在阿富汗的军事驻扎之后,将不会再对阿富汗的重建进行如此规模的投入,其重建援助规模可能保持在每年6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①在后反恐时代,阿富汗的重建进程更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与援助,美国也希望其他国家分担责任,在阿富汗的稳定与重建进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直接的边界接壤、相同的宗教信仰、跨境民族的存在、特殊的历史联系以及紧密的安全联动,将中亚国家与后反恐时代的阿富汗捆绑在一起。 一、“北方运输线”的意义 从2001年美国开启阿富汗反恐战争到2011年11月,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阿富汗所需物资总量的70%以上,经由“南方运输线”即过境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2011年11月,巴基斯坦政府因美军在越境空袭中误杀24名巴军士兵而报复性地关闭了“南方运输线”。阿巴边境关闭前,每月大约有5000辆卡车艰难地穿行于这条交通运输线上。该线从巴基斯坦港口城市卡拉奇出发,穿过烟尘蔽天的俾路支省,绕过到处都是塔利班的曲折的开伯尔山口,直至巴格拉姆、坎大哈和其他北约在阿富汗的后勤中心。后虽经双方谈判,巴基斯坦再次开放运输通道,但是近年来北约和美军越境袭击事件依然时有发生,美巴关系时好时坏,导致巴基斯坦多次通过封锁北约补给线实施报复。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开始扩展经中亚国家的“北方运输线”的过货量,以降低对巴基斯坦补给线的依赖,同时防止巴基斯坦任意抬高过境费用。 2012年6月,北约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个中亚国家达成协议,北约获准经过这些国家将物资和军事装备运出阿富汗。此前运输线只能将物资运进阿富汗,而无法运出。该协议的签署,使得北约通过中亚国家的单向运输变为双向。每辆通过这些国家领土的车辆的费用为1250美元,是巴基斯坦要价的五倍。此外,由于要使用乌兹别克斯坦连接阿富汗的主要铁路,乌兹别克斯坦还另外收取50%的费用。②有人说,美国和北约从阿富汗运出设备的费用比制造新装备的成本还要高,但是美国对后反恐时代的阿富汗安全力量缺乏信心,担心将这些物资留在阿富汗,有一天会落入塔利班及其他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组织手中。这被认为是借鉴美军当年撤离越南的经验的“创造性的撤军”。③ 美国和北约的装备可以空运回国,例如通过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机场“物资中转站”转运物资,但其花销是途经巴基斯坦陆运的10倍。是取道北方路线的3倍。在可供选择的陆上运输线路只有两条,且经由巴基斯坦的“南方运输线”时而开放时而关闭的情况下,“北方运输线”一直承担着撤出美国和北约军用物资的最重要任务。据统计,从2012年7月到2014年底撤军完毕,北约需要从阿富汗运走大约十万只满载装备的标准集装箱和五万台车辆;未用完的燃油将留在当地。北约官员指出,为了让所有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军事装备按时运出阿富汗,每七分钟就有一辆集装箱车离开该国,每天24小时,每周七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些集装箱和车辆大多走北方路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需要通过中亚至少运走三分之一在阿富汗的物资。美国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还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就运输协议重新进行谈判,允许非有害物资(非装甲车辆和枪械)在三国的双向运输,并准许载有北约士兵的运输机进入其领空。④ 美国当前对中亚地区安全和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阿富汗问题,即如何确保美军在2014年之前顺利撤出阿富汗,以及如何确保在美军撤出后维持阿富汗的相对稳定。确保中亚稳定,是美国及其他参战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关键。简言之,美国的中亚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一切皆为反恐。用美国阿富汗问题特使戈罗曼的话说,“美国中亚外交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机场‘物资中转站’那几英亩土地的存在和‘北方运输线’的畅通”。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望维持中亚地区的稳定。在撤军完成之前,奥巴马政府暂时没有在中亚地区“拓展民主”的计划,也不希望该地区再现北非式的政治乱局。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