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4)04-0117-17 自2009年年底爆发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已延续四年有余。目前,这场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最终波及整个欧元区甚至欧盟的债务危机已基本度过高潮期,形势正趋于稳定。但应当认识到,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必然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就此做一些初步探析,认为欧债危机对欧盟未来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正迈向多速并行发展,欧盟的国际政府间组织特性进一步突出使其单独成“极”越来越难,但同时也使其特定专属权限得以强化;这对未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一、一体化进程从“单速”迈向“双速”甚至“多速” 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1957年签署的《罗马条约》①(1958年1月1日生效),还是1991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②(1993年11月1日生效),抑或是2007年签署的《里斯本条约》③(2009年12月1日生效),都强调同一发展速度的欧洲一体化。也就是说,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乃至最终欧洲联盟取代欧洲共同体成为一独立的国际法法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是单线和单速的。尽管不同的欧盟成员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有时间上的先后差异,有的欧盟成员国在实行欧洲一体化的法律方面也有所保留,如英国、瑞典、丹麦决定暂时不加入欧元区,英国、波兰、捷克选择退出已经并入《里斯本条约》的《基本权利宪章》等。但总体而言,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方向以及速度至少在理论上都是单一的,也即“单速”的欧洲一体化。 然而,本次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发展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原来至少在理论上存在的“单速”一体化进程向“双速”一体化转变。首先,非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如英国、瑞典和丹麦等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已基本改变了过去“暂时不加入欧元区”的政策,而是非常明确地表示不会考虑加入欧元区。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谈到欧债危机时如是说:“我希望他们(欧元区国家)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继续在单一的市场之中,我们希望欧洲合作,但是我们不希望加入欧元区。”④这也就意味着欧债危机实际上已导致欧盟内部出现实实在在的两种速度的欧洲一体化,即走货币联盟道路的欧洲一体化和不走货币联盟道路的欧洲一体化。 其次,《财政契约》(Fiscal Compact)⑤的签订和批准过程在法理层面显示出欧洲一体化的两种速度已成定局。从《财政契约》的缔约国组成和生效程序来看,该条约不是对欧盟两部基础条约——《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洲联盟运作条约》(《罗马条约》)的修订,不属于欧盟立法。准确地说,《财政契约》是一部由部分欧盟成员国参与的政府间条约,它与《申根协议》在性质上很相似,只是加入《申根协议》的国家不限于欧盟成员国,而加入《财政契约》的国家仅限于欧盟成员国。正因为《财政契约》具有一般国际条约的特征,条约的解释权在缔约国,而非欧盟层面的欧洲法院。在很大程度上《财政契约》对现有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架构具有强化作用,但远非建立真正的财政稳定联盟。不仅如此,该条约的非欧盟立法属性使欧洲一体化的“双速”性得以合法化,在欧洲联盟内部形成了欧洲联盟条约体系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府间条约体系。 最后,为解决欧债危机,欧盟内部已形成了两种相互交错的机制安排,即欧盟层面与欧元区层面。一方面,在业已存在的欧盟机制中形成了新“欧元集团”协调机制。比如在部长级欧盟经济财政理事会中,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在处理欧元危机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涉及银行监管、监督、公共债务管理等问题的“欧元集团”协调机制。另一方面,随着欧债危机的发展,欧盟内部还形成了一些专门属于欧元区的新机制。比如目前已经产生了由欧元区17国首脑参与的每年举行一次的欧元区峰会,并且还选出了峰会主席。此外,欧洲银行管理局(EBA)等新机构表面上对欧盟27国开放,但主要是管理欧元区17国的银行。 更为严重的是,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随着“双速”欧洲一体化的形成,欧盟内部还有可能进一步形成“多速”欧洲一体化,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第一,欧元区本身在未来的一体化进程中可能继续分化。此次欧债危机已经事实上造成了欧元区内部乃至整个欧盟的南北分化。从欧债危机本身来看,重灾国家如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意大利主要在南欧,而主要出资救助的欧元区国家是地处欧元区北部的德国、荷兰、芬兰等国。由此,欧元区的南北差异甚至南北对立被此次欧债危机放大,以致德国公众普遍对德国的付出提出质疑,而芬兰外交部长埃尔基·图奥米奥亚甚至提出,芬兰正为欧元区可能出现分裂做准备,这种可能性不意味着欧洲联盟的终结,或许会让欧盟更强大。⑥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欧元区北部的成员国之间,整个欧盟北部的成员国之间加强合作甚至形成新的合作机制的可能性完全存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多种速度在所难免。 第二,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或“火车头”法德轴心开始式微。长期以来,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法德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双方都需要通过走欧洲联合之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法国有强烈的大国意识,但经济实力不足;德国虽经济实力雄厚,但因历史原因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受到压制。因此,法国在政治上提出各种符合两国利益的欧洲一体化政策建议,辅之以德国在经济上的积极支持,已成为法德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范式”;法德轴心由此形成,并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车轮不断向前的“发动机”。然而,这次欧债危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法德轴心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运作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德国在处理欧债问题的过程中崛起成为解决危机的领导者,并且进一步成为欧盟的领导者。德国经济自2010年开始实现了持续增长,2010与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3.7%与3%,⑦2012年与2013年虽然受欧债危机影响而减速但也未出现负增长,分别为0.7%和0.4%(2013年数据为德国联邦统计局2014年1月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同时,根据德国联邦银行预测,2014年德国经济将增长1.7%,2015年的增长率更将达到2%。⑧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失业率在欧债危机中不升反降,各级政府财政还在2012年实现了22亿欧元的盈余。⑨德国在欧盟和欧元区内超凡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它必然也必须在解决债务危机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由此,法德两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方面长期维持的力量均衡被打破,法德之间在解决欧债问题上的矛盾突显,但德国因其经济力量的强大而总是占上风,法德“双引擎”也极可能转变为以德国为主导的“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