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五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改革”。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研讨班”。《行政管理改革》特别邀请原卫生部部长高强等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改革的难题,提出下一步深化医改的初步思路。 当前,深化医改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改革”。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下一步深化医改的初步思路。 一、政府卫生投入政策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经历了数次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到体制转轨时期,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特点,反映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和方向。 (一)新一轮医改政府卫生投入的特点 2009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主线,明确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相应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主要有以下特点: 1.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了对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三大方面的投入政策,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和补充医疗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包括对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三险”以及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三救”的补助;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包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以及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经费的保障;对医疗服务体系的投入包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和公立医院的投入。 2.投入力度快速增强。2009-2013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30682亿元,年均增幅达31.4%,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22.2%高出9.2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4.4%提高到2013年的5.9%。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9143亿元,年均增幅33%,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17.2%高出15.8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2.28%提高到2013年的3.78%。 3.投入结构不断优化。政府卫生投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合理调整投入结构,确保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保基本,就是要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本着解群众急需、各方可承受的原则做出合理选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如连续6年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3年的280元;连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2013年的30元。强基层,就是要将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2009-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近300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每年安排约1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投入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09-2013年,中央财政对地方医疗卫生转移支付中,对中西部地区补助超过了80%。建机制,就是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政府花钱买机制。如,辽宁省铁岭市、河北省沧州市等地大力推进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财政资金拨付与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挂钩,有效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的积极性。 (二)五年医改成效明显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五年来政府办医职能得到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一是人民群众得实惠。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8年的40.42%下降到2012年的34.34%。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达到55.96%,比2008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已经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55.7%的平均水平。二是卫生事业得发展。201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72万张,比2008年增长42%;卫生人员总数达到912万人,比2008年增长26%;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1588亿元,比2008年增长78%。三是医务人员受鼓舞。从2009年起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完善内部人事和收入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是人民健康得改善。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2005年的73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5年间增长了1.8岁,成绩非凡、国际罕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也持续下降。